蟹六哥 发表于 2021-9-10 13:09:33

海蜇混养池塘秋后谨防缺氧

立秋之后海蜇养殖进入收获的季节,但养殖风险依然存在,养殖管理仍不容忽视。尤其白露前后,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表层水温高,夜晚水温骤降,水体对流,底层残饵、粪便、死藻等耗氧物质上翻,快速消耗水中溶氧,导致池塘溶氧偏低,如突遇降雨等不良天气,极易引起对虾缺氧、贝类偷死等,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那么秋季海蜇混养池塘如何预防缺氧,减少损失呢?




一、少量多次改底,减少耗氧

养殖中后期为了提高对虾的规格,往往会大量投喂蛤、鱼糜、蜢虾冻板等,加重池底残饵、粪便等积累,进而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升高。因此池塘后期改底非常有必要,但单次大剂量使用改底产品效果不一定理想还容易造成浪费,少量多次使用不仅能使药物更均匀作用底部,也使得改底效果更好。选择“底加氧”配合“底居安”改底解毒,可以加速池底有机质分解转化,降解池底有害毒素,减轻底部耗氧,预防海蜇、对虾、缢蛏缺氧、中毒,经常使用还可以有效抑制纤毛虫及有害菌滋生,减少病害的发生。

养殖后期池塘亚硝酸盐严重超标




二、肥水补碳、培藻增氧

水温变化大,藻类不稳定,易出现倒藻,因此稳定藻相很关键,可以定期使用“碧水安”解毒稳水,降低水变概率。此外晴天应当肥水补碳、培藻增氧,才能稳定水体。池塘后期营养不均衡,碳氮比失调,水脏藻类繁殖难,选择可溶性有机肥“肥水肽”配合“活力碳”肥水,实践证明在海蜇池塘使用繁殖藻类效果突出,利用率高。池塘氨氮较高时可配合“利生多”降低氨氮。好的藻相和溶氧可以促进海蜇、缢蛏、中国对虾摄食生长,还能促进氮循环,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积累。

海蜇池塘肥水就用“肥水肽”




三、勤开增氧机,配合药物增氧

海蜇混养池塘水位一般能达到2米以上,白天光合作用表层溶氧高,但底层溶氧不足,应多开增氧机,打破温跃层,促进水体上下对流,减少底部氧债。后半夜是缺氧高发期,有条件的池塘应开足增氧机,保持夜间底层溶氧不低于3mg/L。当天气和水质不佳时,夜晚配合使用“底加氧”或“速解安”增氧、解毒;水浓老化的池塘,可使用“氧速保”增氧、爽水。如果池塘没有安装增氧机,则需要做好预防措施,每天早、晚监测池塘溶氧指标,并定期3天使用增氧产品,减少缺氧风险。


池塘溶氧低,增氧药物要备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蜇混养池塘秋后谨防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