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百科】如何混养?

[复制链接]
查看28939 | 回复0 | 2021-6-30 12: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虽然混养会延长生产周期,令产量偏低,饲喂管理和捕捞时也变得繁琐。但其简易的病害防控,相互的异常预警,轻松的环境维护,能让养殖者获得安全稳定的收成,令其收益得到基本的保障。所以随着对虾养殖病害的日益严重,养殖环境的逐渐恶化,混养模式自然逐渐被各地养殖者接受。以对虾为主要养殖品种的混养(本篇与以其他养殖品种为主,对虾为辅的混养模式有一定差异)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01
混养模式
品种选择
注意事项


根据混养目的、养殖技术、池塘硬件、预期产量来决定混养所需的品种:

混养目的
利用空间

对虾属于底栖动物。在低密度(不超过千斤亩产)养殖条件下基本在池塘底部活动。养殖者可针对这一特性投放中上层活动为主的养殖品种配合混养,与对虾混养不适合那些底层或底栖养殖品种。

利用饵料

对虾是杂食动物,可以大量摄食食物残渣。所以鱼类饲料的残饵和粪便就是不错的对虾饵料。另外,对虾本身的粪便和残饵大多数易溶于水变成溶解有机物,适当用药调理利用,就能转化成源源不断的水体营养供给藻类、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繁殖。所以对虾与滤食性鱼类或贝类混养也是很多养殖区域流行的方式。

调水改底

对虾养殖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而影响水质底质,调水技术欠缺的养殖者可考虑搭配一些滤食性鱼类、虾蟹类或贝类来处理沉底絮团、残饵、过剩藻类、悬浮杂质等以达到净水爽水改底清污的目的。

疾病防控

混养一些小规格的肉食性品种(如鲈鱼、河豚、甲鱼、罗非鱼、黄颡鱼、胡子鲶等)或一些大规格的草食性品种(如3斤以上的草鱼、鳙鱼、青鱼等),可及时吃掉死亡、发病濒死甚至体质偏弱的对虾,防止病害传播。另外,易发蓝藻、裸藻等有害藻类的池塘也可混养少量滤食性鱼类,能很好的达到防控藻毒素、原生动物,调控藻相的作用。

养殖技术
养殖者不仅要了解对虾养殖技术,而且必须要清楚混养品种的生活特性。养殖者技术越高,所选混养品种的档次也就越高。其关键在于养殖者对混养品种的了解情况来定。只要是熟悉的品种,原则上不影响对虾生长的话,都可试着混养。

池塘硬件
水产养殖常用的设备设施对虾池塘基本都有配备,但也不乏一些养殖品种有特殊的池塘硬件要求(如甲鱼需要喂食平台;冬季养殖河豚或罗氏沼虾就必须搭建冬棚;可定点投料的鱼类养殖需要投料机;河蟹、小龙虾、甲鱼需要防逃网或防逃板;贝类需要隔离网等)。这就要求养殖者根据自己现有或能具备的池塘设施来选择混养品种。

预期产量
若对虾亩产要求在五百斤以内,那无论什么品种都可尝试,并可在成功的前提下,逐年加大混养品种的放养密度,技术水平上去之后还可适当增加对虾密度;若预期对虾有五百到千斤亩产就需考虑较大规格的草食性或杂食性品种或小规格肉食性品种;若是一千到一千五就只能是数量较少的肉食性品种(而且规格得对应不同的对虾养殖阶段投放);而超过一千五百斤的亩产就很难进行混养了。
1625026868303157_703.jpg
02
混养模式
放  苗
注意事项
放养数量
对虾放养密度可根据养殖技术和池塘条件来决定(详见“34、如何确定放苗密度?”)。而混养品种的放养密度则是根据其食性(是否会令虾苗数量损耗)和规格(混养品种的规格越大对虾苗的影响越大)来计算的。如混养草食性品种,对虾放养密度就无需多大调整,而混养品种的规格也可以适当选择较大(超过半斤)的来放,其放养密度则一般考虑纯养池塘放养量的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即可;若是肉食性品种,对虾放养数量就得相应增加一到三成,而混养品种的规格最好选择越小越好,比如超过5、6公分的规格在对虾生长超过5公分前最好两者分开养殖,至于数量则是纯养池塘的三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左右。

放苗顺序
首先要根据生长速度差异先后投放虾苗和混养品种;若是较大规格的品种(超过5、6公分的肉食性品种或超过三斤的草食性杂食性品种)和对虾混养的,可先用围网分开养殖或先投放虾苗,等虾长到5公分之后再一起混养。

水质把控
一些混养品种对水质、底质影响较大的,如鲫鱼、白鲢、鲤鱼、贝类等,要在投放之前先行着重调好水质底质,以免投放后水质底质突变引起对虾不适或病变。滤食性较强的品种还要不时注意补肥。
1625026957222756_791.png
03
混养模式
饲喂管理
注意事项


一般在喂虾前先饲喂混养品种,饲喂完后相隔半小时到一小时再喂虾较好;混养池塘所用料罾可用网罾,防止较大规格的混养品种进入虾罾吃料;低密度混养的可直接选用鱼虾混养料或虾蟹混养料;和较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或贝类混养的要特别注意少量多次的肥水。
1625026997718665_897.jpg
04
混养模式
用药管理
注意事项


注意避免养殖用药对混养品种或对虾的影响,如促进对虾蜕壳的茶麸会导致红血的养殖品种直接死亡;而很多杀虫药也会令对虾致死;对虾养殖中的一些改底产品(如二氧化氯、溴氯海因)对于底栖品种(如河蟹、罗氏沼虾、小龙虾、贝类、泥鳅等)有较大刺激。
1625027033966746_676.jpg
05
混养模式
捕捞操作
注意事项


混养的捕捞相对纯养要繁琐一些。若混养品种和对虾规格差异很大,一般直接用地笼捕虾,只有干塘时才用拖网直接捕捞;若是规格差异不大的,先用比对虾略大的拖网或用药物将混养品种驱赶到池塘一角围起来再行笼虾或网捕。
162502706181390_16.jpg
06
混养模式
注意事项
Attention


1、对虾是热带亚热带品种,要求相对较高的养殖水温,所以最好不同低温品种(如鲟鱼、鳟科鱼)混养。



2、由于大多数虾的病害都会互感,所以理论上不建议虾虾混养,尤其是对虾和对虾混养。



3、最好不要同凶猛肉食性鱼类如鳜鱼、石斑鱼、虾虎鱼、鳗鱼、狗鱼等混养。当然实际养殖中也有很多案例表明,哪怕和这些凶猛肉食鱼类混养(多数是人为投放发病对虾去喂鱼),最终起网时仍然还有对虾存活,只是数量已非常少。



4、哪怕是混养,对虾养殖的日常管理操作还是不能少。否则对虾发病一旦严重,再多的混养品种也是控制不住的。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