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温下降,锚头蚤叮咬鱼,怎么办?

[复制链接]
查看1045 | 回复0 | 2021-8-18 16: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到了秋天,一些主养草鱼或花白鲢的池塘,如果水质不太好,又比较瘦,池塘的鱼很容易就会长锚头蚤,锚头蚤在水中一年四季都有,夏秋季比较多。水温低时,会潜入鱼鳞下过冬,当水温达到15℃左右时,就开始孳生。最近的水温范围特别适合锚头蚤的生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叮咬鱼的锚头蚤都是雌虫,锚头蚤的分类地位是甲壳类动物,一些寄生在鱼体表面的锚头蚤,首先是头部钻入宿主肌肉中,造成组织的损伤、发炎,形成溃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病鱼通常呈烦躁不安、食欲减退、行动迟缓、鱼体消瘦等常规病态。锚头蚤头部插入鱼体肌肉、鳞下,身体大部露在鱼体外部且肉眼可见,就好比在鱼体上插入小针,尤其是对鱼种阶段,危害特别大。将患锚头蚤病的鱼取出放在解剖盘里,仔细检查病鱼的体表、鳃、口腔和鳞片等处,若看到一根根似针状的虫体即是锚头蚤的成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锚头鳋叮咬│





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常见的有四种:



寄生在鲢、鳙鱼体表、口腔的叫多态锚头鳋;寄生在草鱼鳞片下的叫草鱼锚头鳋;寄生在草鱼鳃弓上的叫四球锚头鳋;寄生在鲤、鲫、鲢、鳙、乌鳢、金鱼等体表的叫鲤锚头鳋。对鱼类危害最大的为多态锚头鳋。


锚头鳋寿命长短与水温高低有着密切关系,最长的寿命为7个月,最短只有15天左右,池塘用药后,锚头鳋会自动地从鱼类的体表脱落,形成孢囊藏在淤泥中,回避药物的毒性,一旦药效消失、水温适宜,若干天后又开始大量繁殖,重新寄生于鱼类的体表。这就是为啥你用一次药没灭掉锚头鳋的原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成虫长约1厘米,虫体的后端,带有1对卵囊。头部分有叉状两角,似船锚,因此得名锚头鳋。锚头鳋把头部钻入鱼体内吸取营养,使鱼体消瘦。鱼体被锚头鳋钻入的部位,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组织坏死。


不管是花白鲢为主,还是搭配了草鱼、扁鱼、鲫鱼等养殖,特别是水库,每年4月、8月都是锚头鳋爆发旺季,主要攻击鱼的体表、鳃、口腔。


尤其是卖完鱼出准备放新苗的需要注意防范。以下是塘边大学给出的预防方法,供参考:



1.鱼种放养前使用生石灰等清塘产品彻底清塘,生石灰带水清塘效果最好,杀死池塘中的锚头鳋的幼体。



2.鱼种放养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聚维酮碘药浴一下,按照1方水50g的用量,可以杀灭附着在鱼种体表的幼虫。



3.生物控制法:平时注意保持水体肥度,水肥一点里面其他浮游动物会比较多,部分可以吃掉锚头蚤幼体,另外每亩水面放50—100克的黄颡鱼20-50尾,利用黄颡鱼对锚头鳋幼虫的摄食,起到预防锚头鳋的作用。





在养殖过程中经常用到防治锚头蚤病的药物是敌百虫和菊酯类(包括高效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杀虫的过程中千万要注意用药的安全,以及名特品种(如鲈鱼,鳜鱼,淡水白鲳,海水鱼,虾蟹等)以及苗种对药物的敏感性,需要特别注意,以免产生药害事故。不推荐用这类的化药产品。



在杀虫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锚头蚤的生活史来用药。锚头蚤的生活史分为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时期和成虫期。其中,幼虫及幼体阶段是锚头蚤对药物敏感的阶段,在杀灭锚头蚤时,实际上是杀灭水中的幼虫,成虫比较难直接杀灭。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