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金鲳鱼养殖区“白点病”调研及防控建议

  [复制链接]
查看14194 | 回复1 | 2021-9-2 16: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自2021年8月中旬起,广西钦州市部分海域养殖的卵形鲳鲹(金鲳)陆续发生“白点病”(刺激隐核虫病),给养殖业者造成一定损失。为此,2021年8月25-28日,海水鱼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寄生虫病防控岗位科学家李安兴教授团队对广西钦州金鲳鱼养殖区海域进行实地调研。

首先通过现场寄生虫检查、咨询访问等方式了解了当地金鲳鱼“白点病”的基本情况。通过当地养殖户了解,从8月中旬起,钦州市湾内有多家养殖户的金鲳鱼出现明显白点的症状,摄食明显减少,甚至不摄食,但属局部养殖区发病,未出现大量死亡,属安全可控。通过现场对一家养殖户进行寄生虫检查,发现不同规格的金鲳鱼(20g ~30 g和300g~400 g)体表均有明显白点,一片鳃可发现50~100个刺激隐核虫(图1A),鱼的摄食明显减少并出现少量死亡(图1B, C, D),发病1周,死亡率为5~10%。
1630572870506796_973.png
图1 病鱼症状

A:病鱼鳃部可见大量白点;B:摄食减少;C和D:零星死亡

       为掌握刺激隐核虫幼虫在海水中的时空分布,岗位科研人员利用自行研发的刺激隐核虫幼虫监测技术,对发病鱼排不同深度和不同时间海水中幼虫分布特征进行了监测。在网箱附近水深1m、5m和10 m处各布设6个采样点;在网箱内3 m处布1采样点,共8个网箱,24小时内每3 小时采集1 次;鱼排四周,每边上布设6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1 L海水(图2)。结果显示,网箱内海水刺激隐核虫幼虫晚上数量显著高于白天,晚上幼虫浓度可达12~54个/L海水(图3A),且主要集中在网箱底部以上水域(图3B);此鱼排采水时,海水为东南流向西北,数据显示鱼排下游西南侧寄生虫数量高于上游东北侧(图3C)。此检测结果表明:(1)网衣可能粘附有大量刺激隐核虫包囊;(2)幼虫感染鱼主要发生在晚上。


1630572899158556_622.png
图2 样品采集现场
1630572912548487_55.jpg
图3 发病鱼排幼虫分布规律




养殖过程该如何预防?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pgtest | 2021-9-2 16:5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近期正值卵形鲳鲹“白点病”多发季,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养殖业者参考与借鉴:

(1)适当换洗网衣保持水流交换畅通,减少寄生虫附着;

(2)发病期间可适当减少投饵和添加少量的免疫增强剂(多糖、多维类制剂等);

(3)密切关注相邻网箱或整个海域鱼病情况,一旦出现“白点病”爆发预兆(如摄食量明显减少),可尽快起捕上市,以减少损失。

(4)病死鱼不可随意丢弃海中,应及时捞取,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免激隐核虫大量散发,增加传染源,造成二次污染,导致病情加剧和蔓延。

(5)加强日常管理,有条件的可以购置水质适时监测设备,随时掌握养殖渔排的水温、溶解氧等变化,如养殖环境变化较大时,要警惕“白点病”爆发。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