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自2021年8月中旬起,广西钦州市部分海域养殖的卵形鲳鲹(金鲳)陆续发生“白点病”(刺激隐核虫病),给养殖业者造成一定损失。为此,2021年8月25-28日,海水鱼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寄生虫病防控岗位科学家李安兴教授团队对广西钦州金鲳鱼养殖区海域进行实地调研。
首先通过现场寄生虫检查、咨询访问等方式了解了当地金鲳鱼“白点病”的基本情况。通过当地养殖户了解,从8月中旬起,钦州市湾内有多家养殖户的金鲳鱼出现明显白点的症状,摄食明显减少,甚至不摄食,但属局部养殖区发病,未出现大量死亡,属安全可控。通过现场对一家养殖户进行寄生虫检查,发现不同规格的金鲳鱼(20g ~30 g和300g~400 g)体表均有明显白点,一片鳃可发现50~100个刺激隐核虫(图1A),鱼的摄食明显减少并出现少量死亡(图1B, C, D),发病1周,死亡率为5~10%。
图1 病鱼症状
A:病鱼鳃部可见大量白点;B:摄食减少;C和D:零星死亡
为掌握刺激隐核虫幼虫在海水中的时空分布,岗位科研人员利用自行研发的刺激隐核虫幼虫监测技术,对发病鱼排不同深度和不同时间海水中幼虫分布特征进行了监测。在网箱附近水深1m、5m和10 m处各布设6个采样点;在网箱内3 m处布1采样点,共8个网箱,24小时内每3 小时采集1 次;鱼排四周,每边上布设6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1 L海水(图2)。结果显示,网箱内海水刺激隐核虫幼虫晚上数量显著高于白天,晚上幼虫浓度可达12~54个/L海水(图3A),且主要集中在网箱底部以上水域(图3B);此鱼排采水时,海水为东南流向西北,数据显示鱼排下游西南侧寄生虫数量高于上游东北侧(图3C)。此检测结果表明:(1)网衣可能粘附有大量刺激隐核虫包囊;(2)幼虫感染鱼主要发生在晚上。
图2 样品采集现场
图3 发病鱼排幼虫分布规律
养殖过程该如何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