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和水的透明度对鱼类和水环境有什么作用与影响,如何调节?

[复制链接]
查看415 | 回复0 | 2021-10-30 16: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所谓光照,即是太阳光辐射。所谓水的透明度,即是太阳光照射所达到的水层深度。



众所周知,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依靠太阳辐射形式的能量流来维持。太阳辐射也是水域温度和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质所需的基本能源,因而是水环境中的首要因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于不同纬度和季节变化,加之又有晴天、阴天和雨天的区别,各地日照时数差别较大。我国南方实际日照时数只有可能达到的40%,长江流域一带为40%以上,华北为50%以上,西北则达到65%左右。水温达到鱼类生长(温水性鱼类)15℃以上的天数,南方为330天,长江流域为250天左右,黑龙江流域为165天。北方日照长度长,年实际日照时数多达700小时;南方日照长度短,年实际日照时数仅500~600小时。这就弥补了北方生长期短的不利因素。

由于水的特殊物理性,水中太阳辐射强度没有大气中强烈,而且光质也有很大改变。红外线在水上层仅几厘米处就被吸收掉,紫外线也只有可透过十几厘米至1米左右水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精养池塘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浮游生物,太阳辐射除被水本身吸收外,还被水中溶解、悬浮的有机质和无机颗粒吸收、散射。所以光照强度随水深增加迅速递减。故此,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产氧量也随之减弱,至某一深度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恰好等于其呼吸作用耗氧量(包括细菌)。此深度即是补偿深度。补偿深度以下即为耗氧水层。精养鱼池一般补偿深度为1.2米左右。



水中浮游生物和悬浮物质的多少决定透明度的大小。由于浮游生物有季节性变化、水平变化和昼夜变化,故透明度也有相应变化。透明度大小表明水质肥瘦程度。肥水池塘一般透明度在25~35厘米之间。



透明度太小,水质太肥,甚至污染,对鱼类生长不利,易生病及泛塘;透明度太大,则水质太瘦,生物贫乏,鱼类生长慢。



据测定表明,透明度一半的深度,是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最大的水层。



所以从补偿深度和透明度的特性表明,池塘水深宜在2米左右。池塘太浅、水体太小,容纳量有限;太深而耗氧层太厚,鱼类易浮头和泛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调节光照和透明度的方法,一般是以合理施肥、投饵,来调节水质肥瘦程度,达到“肥、活、嫩、爽”,同时注意经常给池塘加、冲新水和搅动水层使水循环等,以促进和扩大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功能。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