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水质不良引起的弯体病和泛池怎么处理?

[复制链接]
查看441 | 回复1 | 2021-11-19 07: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弯体病(畸形病)



【病因】 这种病大多发生于新鱼塘中的鱼苗和鱼种。



1)由于池水中含有重金属盐类,刺激鱼的神经和肌肉收缩所致。土壤中的重金属盐类含量虽然微小,但很普遍,久经养鱼的鱼塘,其金属盐类大部分已溶解,含量极微,一般不会引起弯体病。



2)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如钙和维生素C等而产生畸形。有时因寄生虫寄生(如黏孢子虫等)也会得本病。



3)胚胎发育时孵化条件不良或鱼苗阶段受机械损伤,都会促使鱼体弯曲变形。



【流行情况】 弯体病在江苏、浙江、湖北、山东、福建等地区新建的养鱼场都曾有出现,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都可以发生本病。



【症状】 病鱼身体弯曲,呈“S”形,有时身体弯曲成2~3个屈曲,有时只是尾部弯曲,鳃盖凹陷或上下颌和鳍条等都出现畸形。病鱼发育缓慢、消瘦,严重时引起死亡。



【诊断】 诊断本病时先确定是否有复口吸虫及黏孢子虫寄生于眼球及脑部。如排除以上两个因素再分析鱼池水质情况及饲料情况进行确诊。
【防治方法】



1)新开鱼塘,最好先养1~2龄成鱼,以后再放养鱼苗或鱼种,因为成鱼一般不患本病。



2)发病的鱼塘要经常换水,改良水质;同时要投喂营养丰富的饲料。



窒息(泛池)



当水中含氧量较低时,会引起养殖生物到水面呼吸,被称为“浮头”;当含氧量低于其最低限度时,就会引起养殖生物窒息死亡。



草、青、鲢、鳙等鱼,通常在水中含氧量为1毫克/升时开始“浮头”,当含氧量低于0.4~0.6毫克/升时,就窒息死亡;



鲤鱼、鲫鱼的窒息点为0.1~0.4毫克/升。鲫鱼的窒息点比鲤鱼要稍低些;鳊鱼的窒息点为0.4~0.5毫克/升。



在冬季,北方越冬池内一般因鱼较密集,水表面又结有一层厚冰,池水与空气隔绝,已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因不断消耗而减少,这样很易引起窒息;



且因池底缺氧,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毒气体(如沼气、硫化氢、氨等)也不易从水中放出,这些有毒气体的毒害,加速了养殖生物的死亡。



在夏季,窒息现象也常发生,尤其在久打雷而不下雨时,因下雷雨前的气压很低,水中溶氧量减少而引起窒息;



如仅下短暂的雷雨,池水的温度表层低、底层高,引起水对流,使池底的腐殖质翻起,加速分解而消耗大量氧气,使养殖生物大批窒息死亡。



在夏季黎明之前也常发生泛池,尤其在水中腐殖质积聚过多和藻类繁殖过多的情况下。



一方面腐殖质分解时要消耗水中大量氧气,另一方面藻类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和动物一样也要消耗大量氧气,因此,在黎明之前,水中溶氧量为一天中溶氧量最低的时候,一天内水中溶氧量可相差数十倍。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跳跳鱼 | 2021-11-19 07:17: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症状】 由于水中缺氧,出现鱼浮水面呼吸。



若发现鱼在池中狂游乱窜、横卧水中的现象,说明池水严重缺氧。



一般泛池时的鱼类“浮头”、狂游的先后顺序是鲢鱼、草鱼、鳙鱼、鲮鱼、鲤鱼和鲫鱼;死鱼以鲢鱼和草鱼最为严重。



【诊断】 清晨巡塘时,发现鱼浮于水面,用口呼吸空气,说明池中溶氧量已不足;若太阳出现后,鱼仍不下沉,说明池中严重缺氧。这时最好用水质测试盒对池水进行检测。



【防治方法】



1)在冬季干塘时,应除去塘底过多淤泥。



2)采用施肥养殖时,应施发酵过的有机肥,且应根据气候、水质等情况,掌握施肥量,不使水质过肥,同时在夏季一般以施无机肥为好。



3)投饲应掌握“四定”原则,残饲应及时捞除。



4)掌握放养密度及搭配比例。



5)越冬池及时扫除积雪,当水面结有一层厚冰时,可在冰上打几个洞。



6)在闷热的夏天,应减少投饲量,并加注清水,在中午开动增氧机,还掉水中的氧债,必要时晚上也要开动增氧机,加强巡塘工作。



7)发现有“浮头”现象,应及时灌注清水,开动增氧机或送气。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