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饵料投喂
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应采用符合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饵料安全限量》(NY 5072—2002)标准的配合饵料,不使用过期、霉变、受污染的饵料。
使用药物添加剂制成药饵的药物及种类应符合农业部《饵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的规定和《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1—2002)标准要求,不得在饵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
小规格虾苗入池半个月内,主要以池水中的基础饵料生物为饵,辅以虾片、蛋羹、煮熟的淡水鱼糜等。
半个月以后,完全投喂对虾配合饵料。如果投放体长2~3cm的大规格虾苗则可直接投喂配合饵料,投饵量可参考表3⁃7,每天投喂3~4次。
表3⁃7 凡纳滨对虾的配合饲料日投饵量
同时根据水质状况,可投喂少量的福寿螺及淡水小杂鱼,禁止使用海产冰鲜饵料。
为了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可在饵料中添加0.1%免疫多糖、0.1%~0.2%高稳定维生素C、0.05%维生素B1等,每周连续投喂2天,每天2次,高温季节还可添加0.05%~0.1%的大蒜素。
为准确掌握投饵量,每池设置几个饵料监测网,里面投放的饵料量为每次投饵量的1.5%,其余撒在池塘四周,每次投喂后2h检查饵料监测网内的残饵量,根据残饵情况,结合天气、水温、水质适当调整投饵量。
凡纳滨对虾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惯,所以早、晚投喂量应占日投量的60%~70%。每10d左右测量一次虾的体长、体重,并及时调整投饵量。
投饵的原则是:基础生物饵料多时不投或少投,早晚多投,白天少投,少量多次;水温低于18℃、大于33℃时少投;池塘四周多投,中间少投;水质好、天气好时多投,阴雨大风天时少投或不投;蜕壳时少投。
2.水质调控
为了减少外界对虾池的影响,整个养殖期间一般不换水或少换水,采取半封闭或封闭的养殖模式。
放苗时水位60~80cm,前期每天添水3~5cm,加满后根据水质情况少量换水,可适当添加淡水,也可适当加入盐,使池水的盐度保持在1以上。
添加的地下井水或河水,要注意弧菌总数和重金属离子含量。
如弧菌数超标,可用蛭弧菌或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在蓄水池中先行处理,重金属离子超标要用EDTA二钠盐处理。凡纳滨对虾养殖水质指标见表3⁃10。
表3⁃10 对虾养成期的水质指标
定期泼洒底质改良剂和微生态制剂净化底质和水质。
保持池水pH相对稳定,若pH过高可通过换水或施用醋酸、柠檬酸等弱酸来调节;pH过低,则可泼洒石灰澄清液。
集约化低盐度养虾的池水要保持有合适的钙、镁、锰以及硬度和总碱度,放苗后可定期施用钙(如葡萄糖酸钙)、镁(如白云石粉)、磷(如磷酸氢钙)等,既能稳定水环境的pH和水色,也能促进对虾正常蜕壳。
3. 防治杂藻
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前期和肥水阶段,池中常生长丝状绿藻,使虾池水变清、变瘦,水中浮游生物难以繁殖;而水温高、pH高、含氮高、有机质丰富,雨水多,水变淡后,虾池中则容易繁殖蓝藻(“水华”)。
(1)丝状藻类防治
丝状藻类俗称“青苔”,多发生在2~4月份。在冬闲季节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施生石灰将其杀死;或清淤及翻耕池底,彻底清池、消毒。
虾池进水后,适当提高水位,降低池水透明度,繁殖微藻以抑制丝状藻类的生长。当池内出现丝状藻类时,可人工将其捞起,但须注意避免藻体断裂而传播繁殖。
在对虾体长4cm后可使用除藻剂(如扑藻净1g/立方米)杀除,之后施用光合细菌,防止丝状藻腐败后的不良影响。
腐殖酸钠是一种有机弱酸盐,色乌黑,施用后具有快速遮光效果,可用于“青苔”的早期预防,将其与肥水方法相结合,可以较长期地控制“青苔”。
(2)蓝藻防治
蓝藻(如铜绿微囊藻)是低盐度养殖凡纳滨对虾的重要危害之一,蓝藻大量暴发使水体严重恶化,释放的毒素也会严重危害虾的健康。
防治微囊藻应采取综合措施,处理方法为:
① 蓝藻发生早期要及时换新水,加快培育绿藻和硅藻等有益藻类,使之成为优势藻类以抑制有害藻的生长;
② 高温季节要控制池水中的氨氮含量,定期施用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EM菌、光合细菌等,净化水质,抑制蓝藻的繁殖;
③ 适当放养罗非鱼、鲢鱼等,摄食池中的微囊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