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的虾色管理

[复制链接]
查看776 | 回复0 | 2022-2-15 17: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从对虾的特性可以看出,优良的虾色决定了其生长的优势。面对接踵而至的不良天气,如何才能"拿控"对虾的虾色?一直都有不同的措施,只是措施实行后,对虾的免疫力是否占据上风?养虾只要不出现难看的虾色,养虾才顺利。



如果某种虾色可形容为对虾的一种健康表现,那么对虾生存的地方就要安全、愉悦,让对虾免受伤害。有养户只在乎对虾吃料后对虾将会如何?却不在乎吃料前的准备如何?随着发酵料的应用,对于对虾已起着助消化的作用。要想看到虾色好,提高对虾的消化能力就是关键点,拌点助消化的东西投喂才是根本。



虾色与水色变化有关。通常浊水时,对虾的虾色特别好看,但往往让养户忽略了有机质长时间对对虾的伤害。浊水的出现与高密度养虾、与低水温有关时,养户该警惕藻类是否处在单一的状态。因对虾生活在水底,它们十分需要净化的环境(如硅藻起到净化底部污染源的作用)来促进其生长,如果对虾长期受污染源的胁迫,其亚健康的状态突出(如慢料现象)。
1644917969084643_281.png
虾色与天气变化有关。其活力随着变温而变化,因活力变差时往往受恶劣天气影响,虾色也跟着变差。这种形影相随的状态,在养虾的实践中,可以以抗应激的药物去减轻其虾色变差的危害性。



虾色与细菌变化有关。虾塘里的有害菌增加了,对虾受到细菌侵袭后,可有两种感染:原发性和继发性。通常对虾有过剧烈的应激反应后,由于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原发性感染的情况。通常以对因治疗(指消除原发性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同时养户也必须及早解除某些应激源,如倒藻类、营养类(多指水体缺乏营养,生态环境处在不平衡的状态)的应激源。在养虾实践中,流行性虾病与细菌的繁殖季节(如冷暖交汇时期)有关,对虾发生继发性感染的机会大,一旦继发性感染后治疗难度大。



虾色与吃料速度变化有关。对虾吃料速度符合养户的预期(这里指1.5小时内清罾),对虾的虾色就是通透的。至于对虾吃料变慢(这里指大于2.5小时),通常采用对因丶对症的综合治疗方法。有时候对虾的虾色变得特别差,只在朝夕之间。这就是养户只能对症治疗而不能对因治疗的原因之一。由于虾色变化过快,养户只能用药以缓解其症状(通常指病因未明或症状突发严重时)。



维护虾色,必须为对虾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虾塘里总有一些毒力的细菌丶病毒、毒素等等,随着一定的养虾时间,必须及时减少它们。如今弧菌检测已是一种手段。在毒力较强的副溶血弧菌面前,对虾如果有过主动免疫(指其本身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就能抗病。有时候即使水体检测出副溶血弧菌超标而对虾却依然健康,而虾体检测并不超标。这不代表虾体有了免疫力就可以“安枕无忧”,虽然说可以抵抗某种弧菌的侵袭,但多种弧菌同时侵袭就不好说了。因此,改底后调水至关重要。



虾色决定养户的心态。有些养户养的虾虾色是难看的;有些养户养的虾虾色是好看的。于是觉得对虾难养的养户不得不转养其他品种。对虾难养是既于抗药性还是既于耐药性。耐药性一直备受关注,所以不断改进渔药的成分。至于抗药性,主要还是病原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有养户认为这些现象与平时的用药剂量不足有关。如今养虾追求“高产”,在高成本的投入后,不高产就会亏损得“一塌糊涂”。



虾色决定投喂量。过去由于放养密度不大,天气不良时,可以停料。如今的高密度养虾模式,即使天气不良,也得投喂一些料。虾色不好(如虾身暗红丶黑斑增多等),还过量投喂,与用石头砸自己的脚无异。改善虾色不能长时间应用化学药物,毕竟病原体的抗药性是存在的。这好比某种病在小诊所用药治不好(这里指治疗几天,病情反反复复),必须在大医院用药才治得好(这里指药物不同)。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抗药性的现象。
1644918023397184_239.png
虾色与藻相变化有关。有时候见到有些养虾模式总是拉上硅藻去"长篇大论"。当中硅藻代谢后的产物是优于蓝、绿藻的。而其生长的好处又恰是对虾的饵料。由于对虾生活在水体底部,硅藻可净化底部有毒有害的有机质。这样子一来对虾可以减轻化学应激(如有毒有害的物质导致的应激),自然虾色变好。



虾色与对虾慢性、长期的应激有关。现在养虾的监测多了,已具备全方位去管理,理应虾色得到保障,但随着应激这词的出现,对虾如临大敌。对虾受到应激威胁,这不得不提及人为因素(如滥用药物、投喂营养不当)。养户也想养得有效益,于是以高密度模式去养,结果因人而异。有些养户连管理水温都管理不到位(多指冬棚养殖),对虾长期处在“忽冷忽热"的状态下,对虾的抗应激能力越来越差,虾色难看。轻则生长缓慢;重则给自身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虾色的管理既需要养户从养殖的模式去提取其精华,也需要养户对养虾的环境进行了解其特点。有些养户虽然有过高产的事实,但养虾环境的变化正悄悄地超过对虾的适应能力。轮养(一造鱼丶一造虾交叉养)就是一种手段。长时间养虾会过度消耗塘质的营养,也是虾色不好的原因之一。



虾色变化是一种动态反应。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事实上对虾出现的种种问题,轻度时可以安全度过,但决不会每个问题都会轻度的。所以养虾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刺激时,对虾自然会出现全身反应(虾色变化)。养户的责任就是如何减轻这些应激反应。毕竟严重的应激反应是导致虾病暴发的重要诱因。
来源:水产热点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