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局势升级,全球供应链尽显脆弱......饲料“涨”声一片,后续养殖有何影响?

[复制链接]
查看289 | 回复0 | 2022-2-26 20: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继2022年年初涨价后,近日饲料企业又掀新一轮提价潮。四川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宣布自2022年2月20日0时起,对水产料价格上调260-500元/吨不等;海南省饲料兽药行业协会宣布,2月16日0时起,建议各企业按照实际情况对部分饲料成品价格每吨上调50-160元不等……



此轮饲料涨价涉及畜禽料、鱼料,涨价幅度多在50-300元/吨。多家公司在涨价通知中均表示,涨价的原因为原料供应紧张,原料价格大幅上涨。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豆粕高级分析师邹洪林也向记者表示,年后这一轮提价主要是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特别是以豆粕为首的蛋白原料价格上涨,叠加其它原料价格保持坚挺,从而令饲料成本出现明显上升。



举例而言,猪饲料原料主要由玉米(占60%~65%)、豆粕(占17%~20%)构成,若玉米价格过高,饲料厂商会选择小麦、高粱、大麦等部分替代。



据农产品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全国43%豆粕现货均价为4214元/吨,年内累计上涨669元/吨,涨幅18.87%。折算至饲料中,每吨饲料成本增加114-134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全国43%豆粕均价走势图,来源:Mysteel)



豆粕大涨的同时,玉米价格则较为坚挺,持续在相对高位运行。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玉米高级分析师谢晋江告诉记者,目前全国玉米周度均价在2684 元/吨,玉米市场价格区域分化,大型粮贸企业提价收购,市场价格小幅上涨。



“饲料的价格受供给端和需求端两方面的影响,此轮上涨主要是供给端的问题。”分析师冯永辉向记者分析,一方面南美大豆受灾减产,国际豆类供需形势由宽裕转向紧平衡,豆类价格随之上涨;另一方面,国际局势紧张,国际大投行寻求大宗商品尤其是农产品来避险,进一步推高价格,加之冬奥会召开,对海运交通等有所影响,供应减少,国内豆粕价格跟涨。



分析师许亚婷也向记者表示,年后东北基层仍存惜售心态,产区玉米上量节奏偏缓。叠加贸易商采购建库意向提升,产区玉米窄幅上行。伴随产区价格及部分地区运费走高,销区饲料企业玉米到货价格水涨船高。对于全面亏损的终端养殖而言,偏强的玉米价格带给饲料企业较大的压力。



饲料提价能否覆盖原料涨价的幅度?邹洪林告诉记者,年后多个饲料厂家对其饲料销售价格进行了2次左右的提价,提价的幅度基本可以覆盖原料成本上涨的幅度。“因多数大型饲料集团有部分年前采购的相对低价原料头寸,叠加饲料成品料的价格上涨,目前整体来看,猪料仍有盈利,禽料多数在盈亏平衡线附近。”



冯永辉也向记者表示,“提价是可以覆盖成本涨价的,但利润空间难有提升。因为饲料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一般会按照成本涨幅来进行提价,若你提价幅度大了,不可避免的会影响销量。”





后市提价空间现分歧




事实上,自去年起,饲料厂商就已经多次提价。那连续提价之后,后续是否还有提价空间?



从供给端来看,业内普遍认为还得看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料的价格走势。有饲料企业人士向财联社记者坦言,“饲料是成本加成的模式,原材料成本占比很大,若原料价格上涨,不排除继续提价的可能。”



正虹科技回复投资者提价预期问题时也表示,公司将根据饲料原材料价格波动走势情况,适当性调整饲料产品的销售价格,具体以各饲料厂家发布的价格通知为准。



谢晋江的观点与企业观点一致,其告诉记者,年内饲料价格不排除仍有提价空间。主要原因在于今年多数原料价格高位运行,近一月是以豆粕为首的蛋白原料价格上涨迅猛;以玉米为首的能量原料价格虽未有明显上涨,但价格整体保持坚挺,同时添加剂多个品种价格同样保持坚挺。



许亚婷亦指出,就目前基层售粮进度及心态而言,短线产区玉米仍有窄幅上行空间,饲料成本或趋涨为主。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饲料不断提价的同时,猪、鸡等价格持续下行,养殖成本与畜禽价格倒挂,畜禽养殖处于亏损状态,这些因素会导致畜禽产能下降,进而减少饲料需求。



“饲料价格上涨影响生猪出栏的速度和补栏的积极性。据我们了解,节后豆粕及饲料价格上涨后,导致很多养殖户快速出栏,甚至提前把本应下个月出栏的小体重猪抛售了。”冯永辉说,等到猪、鸡完成产能去化,饲料需求变差;若国际局势缓解,海运恢复,饲料价格下行的可能性更大。



但谢晋江却认为,考虑到饲料企业作为中间环节的加工企业,饲料成品料价格的上涨更多来自于原料价格的变化,虽然下游养殖利润恶化会对其造成一定压力,影响饲料销量,但较难改变其以成本为导向的基础,所以不排除仍有提价空间。



俄乌关系到底对我国粮食影响有几何?


自24日以来,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决定与俄罗斯断绝外交关系。



据多家媒体26日消息,乌军正与俄军在基辅市区内展开激烈战斗,市政府已发布紧急避难提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录制视频表示“没有人会放下武器”。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作为粮食出口大国,是全球主要的小麦,玉米和葵花籽油生产国和供应国。两国出口小麦占全球三分之一,乌克兰玉米出口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阿根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目前,两国紧张局势升级直接引发了供应担忧,加上南美大豆主产区天气干旱,造成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大豆产量远远低于最初预期,威胁全球大豆供应,提振大豆价格,小麦等农产品期货价格集体飙涨。2月24日CBOT大豆期货价格上涨,创下九年来的最高水平。2月25日全国油厂及贸易商43%蛋白豆粕价格继续强势上涨40-60元/吨,其中广东贸易商报价5000元/吨,且货源也比较紧张。当前,全球粮食价格已处在十年来最高水平,全球供应链尽显脆弱,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将带来巨大风险。



中国是乌克兰最重要的玉米和葵花籽油出口国。据海关数据,2021年中国自乌克兰进口约32亿美元的谷物,位居中国粮食进口来源国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巴西。



其中,2021年我国从乌克兰进口玉米824万吨,占比29.07%,主要用于饲料加工。央视财经报道称,近段时间以来,玉米的进口价格持续上涨。从去年年底的每吨1900元,涨到了目前的2600元每吨。有专家分析认为,冲突一旦加剧,短期将继续推高玉米进口价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外,2月23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公告显示,允许在俄罗斯联邦境内且未发生小麦矮腥黑穗病的地区种植的,仅限于加工用途的春小麦进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超过1.3万亿斤,再创新高,小麦和大米等作为口粮基本实现自给,可以确保国内粮食绝对安全。而且,目前国内粮食价格比较稳定。近来,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及粮食安全问题,不断出台政策以保证粮食的增产,下大决心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