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300斤变身800斤!高效益竟可以“设计”出来?

[复制链接]
查看301 | 回复0 | 2022-3-19 18: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高效益是设计出来的,白对虾混养模式可以实现亩产从300斤到800斤的升级。”任何一名经验老道的养殖户,看到如此抢眼的池塘数据,都会多看一眼,做好笔记。这是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高镇一场水产专题技术培训会的情景。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下称“南海所”)在雷高镇当地举办一场关于如何优化鱼虾混养模式,提高池塘生产效益的专题培训会,吸引周边肖家、仙脉、竹下等数个水产专业村的村民前来参会。



据悉,雷高镇作为雷州市对虾养殖重镇,2011年前后,白对虾精养模式病害频发,白班综合征、偷死病等虾病导致当地对虾养殖业持续萎缩。2015年前后,当地养户参考粤东、福建以及珠三角地区的混养模式,采用草鱼、梭鱼、罗非鱼、金鲳鱼等鱼类与白对虾混养。该类鱼虾混养模式不仅成功规避病害,还能取得不错的池塘效益,逐渐成为当地主流养虾模式。



直至目前,这种鱼虾混养模式已有一定的发展历史,但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亩产盈利仍有较大空间。据悉,当地对虾混养罗非鱼、鲫鱼等鱼类,亩产鱼虾普遍仅有300-500斤。相比珠海、台山、福建龙海混养模式,白对虾、混养鱼亩产均可达到800斤水平,当地效益与之相差甚远。此外,当地池塘对虾肠炎和白便,肝胰脏异常、偷死、棉花虾等发生率高,进一步降低养殖效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芸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



“混养模式需要进行有效设计,效益才会提升,池塘才会有价值。” 南海所副研究员王芸在会上提到,目前当地养殖户设计鱼虾混养模式,存在较多共性问题,比如养殖户对混养鱼习性不熟悉,凭感觉、跟风投养鱼、虾放养密度,或习惯大量投放白对虾土苗,配备增氧设备不足等。



通过剖析各地鱼虾混养模式的技术优势,王芸建议养殖户可以根据池塘条件,按照高低盐度水域混养高价值品种,实现池塘综合效益提升。王芸举例,低盐度水域可投养河豚鱼(暗纹东方鲀)、罗氏沼虾,8格以上的高盐度水域可选择金鲳鱼或者黄鳍鲷等都是可行的办法。



同时,养殖户要重视水质精细管理以及对虾营养与免疫调控,可灵活变通模式结构,例如3月份金鲳鱼溢价高,采取轮捕轮放模式,或池塘围网分隔多元复合养殖等方式。“有效设计混养模式,池塘完全有望实现混养鱼虾双高产,向其他产区看齐。”王芸提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现场认真学习的养殖户



南方农村报记者了解到,基于雷州市雷高镇水产发展现状,在2022到2024年期间,南海所还将开展一系列的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升级公益帮扶活动,包括专题技术培训会、现场指导、线上咨询等多种开展形式。



系列帮扶活动由南海所王芸、张喆、段亚飞三位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主导,并驻守雷高镇肖家村建立生态养殖示范点,以点带面,逐级联动,整体提升周边各村池塘亩产效益以及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水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文来源:南方农村报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