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溶解氧,提高生产力

    [复制链接]
查看381 | 回复0 | 2022-4-15 18: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溶解氧的意义

溶解氧是指以分子状态溶解于水中的氧气,通常简记“DO”,单位为ml/L或mg/L。

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一般天然水体溶解氧含量少而多变,海水中溶解氧更少。有人估计,直接或间接缺氧致死的鱼类,约占养殖鱼类死亡总数的60%。因此,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动态规律,熟悉缺氧的原因及防止措施,对于有效组织养殖生产,取得较好的养殖收益,是很重要的。



养殖水体溶解氧的来源和消耗

来源

1.空气中氧气的溶解:水中溶解氧不饱和时,大气中的溶解氧向水体渗入;如没有风力或人为的搅动,空气溶解增氧速率是很慢的,远不能满足池塘对氧气的消化。

2.植物光合作用增氧:养殖水体内溶解氧的最大供应者,占70%-80%。

3.水补给混合增氧:人工泵水、注水、自然流水补给,对增加鱼池底水层溶解氧有重要意义。在工厂化流水养鱼中补水补养是氧气的正常来源。

消耗

1.物理作用消耗:水中溶解氧过饱和时,氧气会不断地向空气逸散,过饱和程度越大,曝气越充分,则逸散损失越多越快。这一过程仅在气—液界面处进行。此外,溶解氧也会随水流失。

2.化学耗氧:水体中有些物质可以经化学反应或生物代谢作用消耗氧气。

3.生物作用耗氧:水体内的养殖生物、微生物、等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①养殖生物呼吸耗氧。同一品种的养殖生物,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耗氧越快。苗种阶段的耗氧率,一般高于成鱼、成虾。

②水中微型生物呼吸耗氧。水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细菌等均要呼吸耗氧,有机物在细菌作用下分解也要消耗氧气,这一类耗氧统称为“水呼吸”。

③底质耗氧。主要也是生物呼吸。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越多,则耗氧潜力越大。



溶氧动态对鱼的影响

鱼类为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不断呼吸。其呼吸耗氧速率与各种内因(如种类、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性别、食物及活动强度等)、外因(溶氧、二氧化碳、pH、水温等)有关。水中溶氧含量偏低,虽未达到窒息点,不会引起鱼类的急性反应,但会引起慢性危害。鱼、虾就会游向水面,呼吸表层水溶氧,严重时吞咽空气,这一现象称为“浮头”。大规格鱼浮头的危害比鱼苗严重,对虾浮头的危害比家鱼严重。对于家鱼,早晨短时间浮头危害不大。海水养殖的对虾耗氧比鱼类高,浮头即会引起大批死亡。对于海水,因含有大量的SO42-,低氧条件下容易产生H2S,因此,在海水养殖中应严防鱼、虾浮头。

溶氧量低还会影响鱼虾的摄饵量及饵料系数。如果养殖鱼、虾长期生活在溶氧不足的水中,摄饵量就会下降。在低氧条件下,鱼、虾的生长速度减慢,饲料系数增加。当然影响饵料系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溶氧状况只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

溶解氧低也会增加养殖鱼、虾的发病率。如鱼虾长期生活在溶氧不足的水中,体质将下降,对疾病抵抗力降低,故发病率升高。在低氧环境下寄生虫病也易于蔓延。溶氧量低将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在鱼、虾卵化期,胚胎对溶氧要求高,如果溶氧不足易出现畸形,甚至引起胚胎死亡。溶氧偏低可使毒物的毒性增加。此外,溶氧过饱和度太高又会引起气泡病。



如何稳定池塘溶解氧

养殖水体溶解氧不足或缺乏,可能导致鱼类滞长、发病,甚至窒息死亡。防止缺氧窒息的措施分为预防和急救两种。

1.加强增氧效果,提高水中溶氧浓度:通过定向培养有益藻提高水体产氧能力达到稳定溶解氧的效果。用藻种加定向肥的方式根据养殖品种和环境条件及所需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藻配合相应的定向肥快速使水体中有益藻占据优势。

全效小球藻加定向绿藻肥可以迅速使小球藻在池塘中占据优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硅藻活力素加定向硅藻肥通过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培养底栖硅藻和浮游硅藻两种硅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