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式一奖补!养殖尾水治理“阳西方案”获省肯定

[复制链接]
查看241 | 回复0 | 2022-5-18 18: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伴随着“哗哗”的流水声,发黑发臭的养殖尾水进入一个罐体装置,经过过滤净化,一股股清水缓缓排入大海。这是阳西县金源海洋生物科研有限公司繁育场“一体化”模式尾水处理的情景。


尾水经净化成为清水排入大海的场景在阳西各养殖场内并不罕见。2021年以来,阳西县各级党委政府、环保和农业部门积极探索,形成了“三模式一奖补”的尾水治理“阳西方案”,取得阶段性成效,尾水治理设施建设完成率达72.7%,并获得省生态环境厅肯定。近期,阳江市政府在阳西县召开全市海水养殖尾水污染防治工作现场会,进一步推广当地的经验做法。



3种模式净化尾水直排大海


位于阳西县沙扒镇的金源海洋生物科研有限公司内,繁育鱼苗的鱼塘星罗棋布,水里散发出淡淡的鱼腥味。带腥味的尾水经管道进入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净化,随后沿着蜿蜒的管道直排大海。记者从岸边的尾水排水口处盛起一杯水,发现水质清澈,没有鱼腥味。



该养殖场负责人陈朝介绍,这里采用的是“一体化”处理设施,尾水经增压泵进入处理罐,经罐体内多隔层装置物理沉淀、净化及化学分解、转化处理后排入大海。



这台“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占地面积不过3平方米,每小时处理的污水可达50立方米,采取物理过滤技术,利用处理器里的沸石,将剩余的残饵和鱼的排泄物等悬浮态的大颗粒物质过滤与吸附,达到净化尾水的效果。



以前,暗绿发黑的尾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向大海,海水和沙滩交接处形成一个黑色的水坑,并散发腥味。2021年7月,阳西县出台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有关文件,陈朝主动配方,很快完成了尾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据阳江市生态环境局阳西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一体化”处理模式,该县还推行“生态型三级池”和“工厂化”两种尾水治理的模式。“生态型三级池”由三个处理池构成,养殖尾水经初沉池沉淀后,进入生物净化池,在生物作用下去除总氮、总磷和硫化氢,最后进入生态净化池,通过降低化学需氧量和分解有害物质排放达到净化效果,适用于集中片区或单个养殖面积较大的养殖场。



另一种俗称小型污水处理厂的称为“工厂化”模式,适用于单个养殖面积较大、水质要求较高、产品附加值大的养殖场。其原理是尾水经过物理过滤、生物降解和化学转化等方式循环分流处理,建设成本较高,每亩建设成本约100万元。





339户签订尾水治理合同


近年来,阳西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海水水质,以“五个到位”全力推进海水养殖尾水污染防治工作,逐渐摸出“三模式一奖补”的阳西经验。目前,该县已签订尾水治理设施合同的养殖户有339户,已启动开工建设的有257户,已有252户完成建设,涉及养殖面积达9015亩,全县尾水治理设施建设完成率达72.7%。



据阳西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实行奖补在推进尾水污染防治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县政府对在2021年之前完成建设并验收的养殖场实施政府财政资金奖补,对在当年8月、9月、10月完成设施建设并验收合格的,分别给予4万元、3万元、2万元不等的奖补,对2022年启动建设的,不再奖补。该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成立工作专班,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形成县、镇、村、组、户五级齐抓共管局面,还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奖补政策出台,配套的规划政策也要跟上。阳西县农业农村局和市生态环境局阳西分局先后印发《阳西县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依法规范水产养殖项目建设和健康生产管理,还科学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推进养殖户依法用海和持证养殖。在宣传手法上,发挥村委会一线战斗堡垒作用,并利用行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的“抱团”心理发动养殖户建好尾水治理设施。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在后勤保障工作上下功夫,组织技术人员、专业公司,在处理模式的确定、设施选址、使用培训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执法部门对取水、排污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养殖场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



“水质变好了,病害少了,鱼的品质有所提升。”陈朝介绍,养殖尾水经过净化后清澈见底,缓缓流向大海,排水口附近偶有小鱼畅游。



来源:阳江日报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