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举报
小小鱼人 发表于 2024-05-14 13:14 三、提前做好准备,正确规范放养 1. 提前增氧,确保池水溶氧充足 待放养大眼幼体的池塘须事先做好一切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清塘消毒、池塘注水、水体解毒、水质检测、水草栽种、防逃设施检修维护、敌害生物防控、肥水与生物饵料培育等基础性措施,只待大眼幼体随到随放。大眼幼体到达前6-8小时,开启微孔增氧系统或水车式增氧机持续增氧,确保池水溶氧8mg/L以上,水体较高的溶氧有助于降低大眼幼体应激性、迅速恢复活力和快速适应池塘环境。忌大眼幼体放养后再开启增氧机,这是因为机械式增氧短时间内无法使池水溶氧达到较高水平。大眼幼体放养前,关闭微孔增氧系统,这是因为大眼幼体会趋向增氧出气口,聚集不易分散,不利于成活。放养1小时后,再开启微孔增氧系统持续增氧。 2. 逐渐适应池水温度,降低应激反应 大眼幼体到达池塘后,正确规范地放养可有效减少损失,提高成活率。首先,将蟹苗箱搬运至池塘边,静置10分钟,使大眼幼体充分适应塘口气温,可减少温差对大眼幼体的刺激。随后再将蟹苗箱拆封分层,每层蟹苗筐浸浴池塘水,待大眼幼体充分湿润后放于池边2-3分钟,重复2-3次,以使大眼幼体充分适应池水温度。然后,选择上风口浅水区将大眼幼体缓慢倒入池塘中,避开大量水草、污物集中区放养。大眼幼体入水后,便会很快自行游开。 3. 规避人为损伤,时刻观察种苗入塘状态 如到达塘口时间较晚,阳光强烈且气温升高,则须将蟹苗箱放至车外阴凉处或关闭空调、开启门窗的车厢内,避免阳关直射和疾风直吹,并尽量缩短下塘的时间。大眼幼体入塘后,通常有集体群游的特性,夜间也可利用其趋光性用灯光诱使其聚集,通过对单个池塘多个观察点可估测大眼幼体入塘存活情况,如若发现大面积死苗、聚集时间慢、密度不高等情况须及时补充新苗,以免造成后续损失。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3
21
224
鱼塘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