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牛蛙养殖棘手问题及未来发展之路

[复制链接]
查看33495 | 回复0 | 2024-5-22 12: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近年来牛蛙养殖量迅速增长,但缺乏可操作的行业标准和缺少监管,出现尾水排放不达标和牛蛙产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

3.1养殖尾水排放不达标,危害环境安全

传统的牛蛙养殖密度较高,且单位面积的用水量较少,养殖尾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尾水治理成本高。同时,大部分养殖户没有合法的养殖场地,面临随时被拆的风险,尾水治理方面没有动力。

3.2抗生素滥用,危害食品安全

传统高密度牛蛙养殖模式下,容易爆发疾病。而大部分牛蛙养殖户缺乏科学养殖和防病的知识,为保证生产效益,盲目使用抗生素,导致药物残留,危害食品安全。

3.3牛蛙养殖无规划,合法养殖无门

牛蛙的合法养殖需要依法获得水域滩涂证和养殖证,但各地大多没有规划牛蛙养殖区域,尤其禁止牛蛙养殖的地方政府不给养殖户颁发牛蛙养殖证,因此,养殖户很难得到合法的养殖场地和身份。很多牛蛙养殖以非公开方式为主,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应对禁养政策,养殖者对牛蛙养殖无长期规划,养殖过程不规范,执法难度加大,易引起执法纠纷。

3.4 科技投入少,对产业的支撑不足

政府对牛蛙产业相关科技投入少,并且由于政策不明朗,行业企业对科技进步没有动力,科研人员也不愿意投入精力开展牛蛙相关研究,致使牛蛙产业技术进步慢,相关技术问题得不到解决。

牛蛙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保证牛蛙产业长久发展,牛蛙养殖模式的转型亟待解决,需明确牛蛙养殖用地用水要求和养殖场建设标准,按程序审批发放养殖证,按环保和食品安全要求监管牛蛙养殖场运行,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因此,牛蛙养殖产业需要在政府、产业、科研和金融等各方面共同推动下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集约化。

4.1政府指导行业建立规范或标准,监管行业健康发展,引导行业技术创新

政府应根据当地的水资源和环境情况,规划牛蛙养殖区域,理顺牛蛙养殖证审批程序,依法依规及时办理养殖证。同时,加大对牛蛙科研投入,引导行业企业投入科技研发,指导行业建立牛蛙健康养殖规范或标准,加强对牛蛙养殖场的监管,对违规行为严厉打击。

4.2行业要为牛蛙养殖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4.2.1创新养殖模式,做好尾水处理,保障环境安全

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工程化养殖和生态养殖等模式为基础,因地制宜开展模式创新探索,以解决尾水达标排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利用污水处理设备进行牛蛙养殖尾水处理再利用,实现牛蛙工厂化养殖零污水排放。其特点是单位产量高,水处理需要面积小,设施设备投入大。工程化养殖模式,属于集约化养殖,采用生态化水处理模式,水处理面积大,设施设备投入少。生态养殖是水生植物与牛蛙的综合种养模式,水稻和莲藕等水生植物与牛蛙生态环境相似,生长周期吻合,可结合利用实现“稻蛙”“莲藕+牛蛙”等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尾水中的有机质,改善水质,以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其特点是单位面积产量低,设施设备投入少,需要稻田等资源。

4.2.2建立技术标准,规范养殖过程,保障食品安全

依托各养殖模式,以健康养殖为目标建立相应模式下的技术标准,规范养殖各环节的操作,维护牛蛙健康,减少药物使用,从而保障食品安全。

4.2.3提高从业人员素养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知识水平,改变从业人员传统的操作模式。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提高行业创新能力,保障技术标准执行到位。

4.2.4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完善的检测系统,加强牛蛙养殖尾水排放和牛蛙商品的质量监督。

4.3科研要积极投入,解决产业技术难题,引领牛蛙产业的健康发展

科研机构加强人才和资金投入,重点围绕健康养殖模式研究、不同的养殖模式健康养殖技术的研发以及建立不同养殖模式下的技术标准等方面开展工作,支撑牛蛙养殖尽快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4.4鼓励金融保险机构投资牛蛙产业,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开发牛蛙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保险产品,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牛蛙产业规范发展。

总之,牛蛙是消费者喜欢的网红产品,可养可食,通过政产学研金的协同努力解决牛蛙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绿色发展,引领牛蛙产业进入规范发展的快车道。我们也相信,牛蛙产业的健康发展将有力促进乡村振兴,助力粮食安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的营养健康食物的需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