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投苗前如何调水?

[复制链接]
查看823 | 回复0 | 2020-4-1 20: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投苗前调水方法

螃蟹池塘投苗前的水体,要调到符合螃蟹的生理需要,不能在水质指标不正常投苗,保证投苗的成活率。养殖水体是否是一池好水,需要通过水质指标检测和生物指标检测,并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主要是:pH7.5~8.5、氨氮
第1次培藻时氨氮、亚硝酸盐超标


在许多老的养殖区域,经常有一些朋友会遇到,刚刚进水,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就超标。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不用急于求成的投苗,尽可能的把水调整好再投苗,以避免无谓的损失。

1.不施氮肥进行培藻;

2.进水时氨氮、亚硝酸盐就超标,在还没有投苗时,可以通过氧化处理。但是这种措施由于氧化剂的使用量太多了,不能够在投苗后使用。

第1次调水时,pH波动很大或pH高


第1次调水时,水体就出现pH波动很大或者pH超高这种现象。滥用石灰做一条排除后,一般都是一出现水色,早晚的pH就拉开了,随后pH就超高。这种pH的异常,一般是由于外水源的总碱度偏低、含氮偏高(也就是太肥了)。

所有的藻由于光合作用都会引起水体的pH升高,并不是仅仅是蓝藻会引起水的pH升高,当水体的总碱度低时,早晚pH的波动会更加大,pH随着水色的加深而升高,对于太肥的外水源一般要通过减肥后再进行培藻。

如果外源水不是太肥,仅仅是总碱度太低,可以改变一下培藻的方式,让水体的pH不容易超标和波动太大。

第1次培水时水很快就变得太浓


在第1次调水时,水很快就变得太浓这种水体,一般不用再施肥水膏、氮磷肥等肥料。

第1次进水总硬度太高或者太低


1.总硬度在养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总硬度偏低,养殖动物会出现生长不良、骨骼发育不良、蜕皮(脱壳)后成活率低等现象,水体会出现,水体不稳定、缓冲能力差、水生植物繁殖生长受到限制等。

硬度(mg/L CaCO3)影响:

≤50 池塘生产力低下 ;

50-100池塘生产力高;

  100-250生产力通常最高。

养殖动物对低硬度的耐受能力较弱,绝大多数海水的硬度都大于6000mg/L CaCO3,因此海水环境中一般不必担心水体的硬度。在淡水养殖中比海水中更容易发生问题。


第1次培水时底部发滑


1.刚刚培藻不久,底膜就发滑这一点和做水的管理有关系,在第一次培藻时,水体底部是没有鱼虾蟹在活动的,所以培藻时尽可能的用增氧系统把水流动。

2.培藻剂尽可能是很容易就全水溶性了,避免使用难溶于、溶于沉到底部,一定要使用则有多一点水开稀了再泼洒。

禁用使用染色剂做水


现在有一些朋友喜欢用染色剂或者带染色剂的产品培藻,达到一个使用后水色看起来马上就非常绿了的感官效果。

为什么不建议用这种做水的方法?因为这种水体即使感官不错,但是并没有光合作用也就是没有参加氮循环。所以这种水的早晚pH就是很少变化而且氨氮、亚硝酸盐容易超标,这种水有时候往往就因为水体呈现出杠杠的颜色,就容易会误导养殖户的观察,甚至误导养殖户不能够及时的分析潜在的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所以在使用这些产品的时候最好自己注意一下。

水发粘


水发粘会影响到虾苗的呼吸和其他正常的生理,比如常说的粘腮等等,这些对苗的成活率都有明显的影响。水体发粘的原因就是水体溶解的有机物太多了,由于这些有机物在水中是溶解状态,所以看起来水色是清澈透明,一旦水体的理化发生条件改变时,这些溶解在水体的有机物就可能会析出。有一些不容易析出就需要通过其他措施来解决发粘的问题了。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