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塘中浮游动物繁殖过多怎么培藻?

[复制链接]
查看546 | 回复0 | 2020-5-21 07: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对虾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采取措施调控浮游 动物在养殖水体中的存有量,维持细菌、藻类、浮游 动物三者相对平衡的养殖环境。养殖期对浮游动物调控不当易发生浮游动物繁殖过剩问题,直接影响对虾 的健康生长,关系到养虾的成败。

浮游动物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这些水生动物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是不能做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抗水的流动力。所以经常是池塘的下风向比较集中。池塘里的浮游动物一般是原生动物(勉强也包括裸藻)、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

浮游动物繁殖过剩的常见因素


对虾养殖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是营养价值极高的天然饵料,但过量的浮游动物会导致对虾摄食减少、活力降低、生病、甚至死亡,引发浮游动物繁殖过剩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

1.池塘老化,多年未清淤,底泥中沉积了大量的浮游动物休眠卵,或水源水中浮游动物的虫卵数量过多;

2.往年养殖或放苗前有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现象,但在清塘消毒时未配合杀虫措施;

3.养殖用水有机质丰富,有机碎屑偏多,或池底有机物丰富,水体呈富营养化,引起绿藻等小型藻类过度繁殖;

4.对水体菌相、藻相管理不善,养殖期藻密度过高或藻类老化;

5.养殖期频繁发生“倒藻”、转水现象;

6.养殖期投饵不当,残饵增多,池底腐败严重;

7.养殖期增氧不足,水体溶氧长期偏低;

8.改底措施不力或经常施用吸附型底改,造成池底有机质丰富;

9.池塘内对虾密度偏低或存塘量明显降低;

10.气候环境变化异常,如遇持续高温、闷热或连绵阴雨天气等。
池塘中浮游动物多如何预防?


1.及时清淤,彻底消毒:多年未清淤的池塘严重老化,淤泥中沉积了大量的有机物质,为浮游动物的快速增殖提供食物基础,也在菌类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出过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对虾体有毒物质。而底泥中沉积的浮游动物休眠卵一旦条件合适,即可孵化并大量繁殖,与虾苗竞争氧气和饲料。因此,在虾苗放养前应及时将过量的池底淤泥清除,用生石灰彻底消毒以杀菌、杀虫,从源头防控养殖期浮游动物过度繁殖的发生。

2.科学投喂优质的饵料:养殖期遵循 “少量多餐”的投饵原则,选用低污染、营养均衡的优质饲料,投饵时根据对虾摄食情况、水质条件、天气情况调整投饵量,合理调控,精准投喂,同时定期在养殖池塘中下入聚能钙和生命元素,可以补充水质中的钙元素、维生素C及其微量元素,还能改善对虾的摄食情况,加强代谢,增强对虾体质,提高抗应激反应能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底质养护:对虾养殖过程中,池塘底部不断积累的残饵、粪便、死藻及其他有机碎屑,成为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的有利条件,可导致养殖生态系统失衡,不利于对虾健康、快速生长。因此,底部可以用底藻源,是复合菌、底栖藻营养素等。颗粒状,直接撒到池塘中,分解底部有机质,维护池塘底部环境。底部平衡菌藻。
4.加强菌、藻类的管理:养殖期加强菌和藻类的管理,维护水体微生物生态平衡,能有效降解、转化和利用池底积累的有机废物和水体中的有机悬浮物,改善养殖生态环境,保持养殖期菌、藻相长期稳定。

浮游动物多如何培藻?


1.有效控制浮游动物,利用灯光诱捕水泵吸虫法捕获浮游动物。

2.定向培藻,当浮游动物逐渐减少时泼洒藻种(全效小球藻、硅藻活力素和硅藻活力源),配合定向肥。

3.禁用杀浮游动物,首先杀浮游动物也杀藻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其次浮游动物死亡后污染水质,水体的各项指标不正常,养殖品种容易泛塘。

定向培藻方法


定向培养绿藻水

1.晴天上午泼洒全效小球藻(1-3升/亩)+定向绿藻肥(1-3两/亩)。

2.第5天根据情况适当补充全效小球藻(0.5-1升/亩)和定向肥(1-2两/亩)。

3.根据温度7-10天用超效益菌宝和光合细菌分解死亡藻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定向培养硅藻水

1.硅藻活力素浸泡2天后,在晴天上午全池泼洒(5-7亩/袋)。

2.2天后下定向硅藻肥1亩3两。

3.第5天根据情况适当补充硅藻活力素(7-10亩/袋)和定向肥(1-2两/亩)。

4.根据温度7-10天用超效益菌宝和光合细菌分解死亡藻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