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拉网、运输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复制链接]
查看398 | 回复0 | 2020-6-8 18: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养殖户拉网捞鱼过程中时常遇到鱼体脱粘、掉鳞、出血等状况,影响鱼的外观,直接影响收入。鱼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死亡也会直接造成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脱粘



鱼体粘液由体表粘液细胞分泌,其成份含有粘多糖、糖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各种水解性酶类等,是鱼体第一道屏障。粘液,具有减少摩擦、调节渗透压,阻止病原菌入侵,免疫防御等功能。

粘液细胞在一定限度内对外界的物理(拉网)、化学(水环境)及生物刺激等胁迫具有保护性反应作用。当鱼体受到外界刺激时(比如拉网),体表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再加上肝脏病变,功能异常,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等过氧化酶分泌不足,不能将体表的自由基及时清除,这些过多的自由基会使粘液细胞失去生物活性,表现出粘液分泌不足,脱粘现象。



2、掉鳞



鳞片具有与粘液类似的功能,其紧密程度和Cu、Zn等微量元素有关。而肝脏正是吸收这些微量元素的重要器官,一旦病变,会出现微量元素吸收障碍,使鱼鳞基部胶原蛋白减少,导致鳞片松动,起捕时易出现掉鳞情况,严重的话会影响运输存活率和卖相!



3、出血



当水质环境恶化,拉网应激时,鱼体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分布在鱼体体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加之肝脏不好的话,会使血液中缺少血纤维蛋白酶、凝血酶,这两种酶具有止血作用,一旦鱼体毛细血管破裂,会使血液难以凝固。一旦受到拉网、运输等较强烈的刺激时,血流加快,血压升高,导致毛细血管渗透出血,严重时鳍条、腹部甚至全身出血。



鱼不耐运输的四大原因



1、饱食及未暂养



1)售卖成品鱼:出塘前应停食,日常注意拉网锻炼。网箱或流水集约化养殖的成鱼,在装运前最好收拢网箱使鱼密集排泄或在捆箱内暂养1~2小时,以确保鱼能顺利运送上市。



2)运输鱼苗鱼种:出塘前最好经过拉网锻炼后,将苗种暂放于网箱或捆箱内暂养4-6小时以上(至少2小时)。称"暂养"和“吊水”,提前让鱼适应密集状态,促使排除粪便及代谢粘液,避免运输过程中粪便排出在运鱼器(含氧气袋)越多,代谢物大量分解,大量消耗氧气,同时排出大量二氧化碳,恶化水质,降低运输成活率。



3)运输水花鱼苗:因体内储存能量较少,不宜进行拉网锻炼。



2、水质不良及溶氧不足



1)卖鱼前必须保持水质良好。氨氮、亚硝酸盐超标会使鱼中毒处于危险状态,拉网应激会雪上加霜。缺氧浮头后的鱼体质往往要几天后才能恢复,因此严禁在发生浮头缺氧后拉网卖鱼。



2)处于拉网应激兴奋状态的鱼体耗氧量会提高3~5倍,水体溶氧充足,鱼会处于安静状态,耗氧会也保持在较低水平,相反溶氧不足,鱼会蹦跳不安很快衰竭死亡。在网箱或苗种网中挑鱼时要防止鱼密集而缺氧。


3)水温越低,鱼的活动能力越弱,对氧气需求也越少,新陈代谢降低,运输越安全。不过鱼不能经受温度剧烈升降,通常一个小时内,鱼耐受的温差不宜超过5℃。

夏季拉鱼车加冰时,不能过多使用冰块,要等鱼装满后再加冰块,防止与塘水温差太大,不能降温过度。造成鱼应激死亡或延后慢性死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鳃及寄生虫滋生



1)鳃部因寄生虫的寄生造成组织破坏、继发细菌感染,形成鳃部病变。



2)鳃除了是鱼的呼吸器官,同时也是重要的排泄器官,鳃组织的病变将造成氨氮的排泄受阻,血液中氨氮含量升高,将影响到鱼体内渗透压调节机能。当受到拉网、将影响到鱼体内渗透压调节机能。鱼类的血流加快,血压升高,形成毛细血管渗透性出血使肌肉充血或出血,严重的鳍条、腹部表皮或全身充血、出血。


3)由于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因鳃和肝脏的病变而受到影响,可能造成在受到强烈刺激时粘液的再分泌功能能减弱或失调,从而出现糙鳞、脱鳞现象。



4、池塘水和地下水不宜作运输用水



1)运鱼的水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有机质含量少,水温相对要求较低。因为水温较高,鱼的新陈代谢旺盛,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多,到一定的浓度后鱼就会昏迷以至死亡。



2)地下水寡氧,水中营养元素欠缺,有些地下水还存在比如含有硫物质等不宜鱼类生存的有害物质,并且与气温存在较大温差,虽然能保障运输中的高存活率。


3)运输水温为6~25℃为宜,超过30℃会出现危险状况。过高的水温导致鱼呼吸作用加强,对水中的溶氧消耗比较快,不利于长途运输。如水温过高或在高温季节运输时,可以通过冰块来适度调节水温。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采取措施



1、活菌调水,增氧



养殖后期,池塘水体中积累了大量的鱼体排泄物、残饵,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水体氨氮、亚硝酸盐严重偏高,通过泼洒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分解过多的有机物,减轻水体负担;另外水体有机物过多,会造成较高的化学需氧量,因此必须同时在晴天时候开启增氧机,通过曝气使有毒的亚硝酸盐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从而给鱼体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



2、停食


出鱼前须停食24小时,同时可以泼洒让鱼安静、保黏、紧鳞固鳞作用的制剂;拉网时也可以泼洒vc,将拉网过程中的应激降到最低。


3、轻捕缓捞,降低应激反应程度


鱼发生脱粘、掉鳞、出血、不耐运输这些状况,都与鱼的应激反应有关,须轻捕缓捞避免出鱼时不必要的损伤,使鱼体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顺利出塘、提高运输成活率。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