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长谈的蓝藻,你真正了解它吗?

[复制链接]
查看487 | 回复0 | 2020-6-30 17: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蓝藻简介



蓝藻又名蓝绿藻或蓝细菌,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和原核生物,大多数(约75%)为淡水产,少数海产。蓝藻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阴性菌的细胞壁组成基本相似、无鞭毛、含叶绿素,虽不含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至今已发现有120多种蓝藻具有固氮能力。

蓝藻属于藻类的蓝藻门,分为色球藻纲、藻殖段纲,包括色球藻目、颤藻目、念珠藻目和真枝藻目,前三个目的蓝藻种类在水产养殖中较常见,主要有微囊藻、螺旋藻、鱼腥藻、颤藻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微囊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螺旋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鱼腥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颤藻
二、蓝藻的危害



某些蓝藻在受到氮、磷等元素污染后引起富营养化的海水“赤潮”和湖泊的“水华”,给渔业和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以微囊藻危害最大)。蓝藻存在的水面常常具有浮渣或者藻类聚集形成的油膜,水色较正常的绿藻水颜色较为鲜艳,一般呈灰蓝色或者铜绿色,通常水体的pH比较高,晴天下午通常会回到9.0以上,甚至是超过10.0。受其它藻种的生长制约,蓝藻并不可能在常温条件下大规模暴发,水温25—35℃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才会比其他藻类快,故温度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蓝藻对水产养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夏季,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会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这种现象被称为“水华”,这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蓝藻引起的“水华”又被称为“绿潮”。

绿潮将严重破坏水体营养平衡,引起水质恶化,耗尽水中氧气,使养殖动物食欲降低、免疫力下降、胃肠道疾病多发,患病几率大增,以致大量死亡。有些种类(如微囊藻)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Cs),量多时可直接造成养殖动物中毒死亡,或通过食物链积累效应危害养殖动物,甚至危害到人体。



2.2

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1)抑制其他藻类生长

与其他有益藻类相比,蓝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更有利于竞争空间和营养,从而抑制了有益藻类的生长。





2)导致鱼虾中毒

分泌神经毒素,引起对虾迟钝、乱游;分泌肝毒素,引起肝红肿;分泌胃肠毒素,引起对虾吃料慢,肠炎等;引起pH值过高,导致对虾慢性碱中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引起对虾肠炎

蓝藻有较厚的细胞壁,不易消化,对虾摄食后易引进肠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引起虾塘泛底

蓝藻的大量繁殖及蓝藻死亡后的分解造成水体缺氧,易导致鱼虾塘泛池。死亡的藻类产生藻毒素、羟胺及硫化氢等物质直接或间接威胁养殖生产。







三、蓝藻爆发后的处理方法



如何抑制蓝藻滋生和爆发,已成为水体处理和养殖预防的一大难题。当前,处理蓝藻爆发的方法一般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3.1

物理处理方法



(1)在有风的晴天上午,全塘干洒面粉,连续2-3天,然后将面粉和蓝藻的结块后形成的团状物用捞网人工捞除,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天数。

(2)如果养殖面积不大,还可以用一根竹竿或者塑料管将蓝藻围到一个小角落,在晴天下午在下风处用捞网捞除。

(3)选择在晴天下午抽取含蓝藻较多的表层水直接排掉。

物理方法处理的虽然有效,但并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蓝藻生长的环境,因此捞除后必须进行调节藻相的处理,不然很容易再次爆发。



3.2

化学消杀方法



化学杀藻是传统的治藻办法,原理就是向水体泼洒特定的药物,通过药物中的特定成分作用于藻细胞,使藻细胞失去活性而死亡。常用杀藻药物有硫酸铜、络合铜、漂白粉、二氧化氯等。

化学杀藻的优点:速度快、彻底,能很快让水体变清,蓝藻水华消失。

缺点:无选择性,蓝藻和有益藻类一起杀;杀藻后水体因缺乏藻类易使水质比蓝藻时更恶化,极易引起鱼虾缺氧。一方面藻类死亡分解需消耗大量溶氧,另一方面水体因缺藻,而失去光合作用,使水体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降低。另外重金属对养殖水生动物还有较大的副作用。

化学杀藻,不能根本治蓝藻,药性消失,蓝藻复发。因此,在使用化学消杀法来处理蓝藻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养殖水体中藻类全部杀灭之后,养殖水体中的溶氧的来源匮乏,加上死亡的藻类分解,大量消耗溶氧,导致水体缺氧;二是藻类大量分解产生的藻毒素,会对养殖生物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是中毒。因此不建议一次性使用大剂量的化学药品进行全池泼洒,建议少量多次地使用杀藻产品在下风处藻类聚集的地方进行局部杀藻,可以视情况来决定局部杀藻的次数。

灭藻的同时要注意解毒、增氧、抗应激和补菌。在使用化学方法处理蓝藻后,一定要对水体进行解毒,当天下午使用氧化型底改和化学增氧剂对水体进行增氧和改底,防止水生动物的缺氧和中毒。



3.3

生物竞争方法



生物竞争方法包括以藻抑藻和以菌抑藻两种方法。



1)以藻抑藻

蓝藻受到外界环境和其它藻类的影响,如果水中硅藻、绿藻、隐藻等藻类多了,水体藻相均衡,蓝藻基本上不会大量繁殖。蓝藻大量繁殖时,我们可以用生物肥配合有益菌去肥水,培植其它藻类,其它有益藻类一旦繁殖起来,蓝藻就会慢慢减少,直至其消失。此种方法也是一个生物竞争的过程,比较慢,但水体指标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不会对养殖动物造成大的影响。

以藻抑藻就是在蓝藻水体施放硅藻、隐藻等单胞藻类的特异性营养剂,使水体营养元素的结构改变利于单胞藻类的生长,从而使单胞藻类大量繁殖,在单胞藻类数量增长的同时,蓝藻数量逐渐减少,最终减少到一个不能暴发的种群范围。





2)以菌抑藻

蓝藻与一种或一类细菌在对生存环境上的营养元素的利用上存在竞争关系,那么在养殖池塘泼洒有益菌生物制剂,让菌在水中大量繁殖,通过与蓝细菌(蓝藻)竞夺营养与空间环境,或分泌抑菌(藻)物质等手段,从而抑制蓝藻的生长繁殖。用于抑藻的菌剂主要为芽孢杆菌类。

以菌抑藻的优点:不会出现蓝藻大量死亡,不用给水体解毒和改底;在整个过程中水环境不会产生剧烈变化,变化是缓慢的、温和的,养殖动物不会应激或中毒死亡;在菌类大量繁殖的同时,对水体有机物和无机有害化合物的分解转化也在进行,即净化水质。

以菌抑藻的缺点:需要一定的时间,见效会比较慢;无选择性,良藻害藻同抑;抑藻菌剂多为好氧菌,施下后会大量消耗溶解氧,同时藻类死亡分解也要耗氧,加之缺乏造氧藻类,所以鱼虾有缺氧风险;抑藻力不强,只能在蓝藻轻微的水体使用,如果蓝藻严重,则基本无效;不能根本治藻,等到抑藻菌剂衰弱时,蓝藻又会重新爆发。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常常是物理方法,化学消杀法,生物竞争法配合使用,以实现使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







四、蓝藻的预防



1、清塘时,生物净化环节不容忽视。因老的池塘留有大量蓝藻的“种子”沉在底泥中,因此要清淤并用微生物制剂分解。

2、定期更换新鲜水。经常添加新鲜的水,能够有效改善水色,降低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的程度,减少蓝藻爆发的机率,促进其它藻类的生长,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3、注重日常调水。在蓝藻尚未大规模爆发阶段,可经常性的使用高质量的微生态制剂。蓝藻的爆发往往是由于水体的低N/P、富营养化所致,因此需首先使用芽孢杆菌、乳酸菌等降解池塘水体过多的有机质,然后于次日使用光合细菌来转化过多的小分子类营养物质。这些微生态制剂和蓝藻竞争生态空间,可以稳定水体,促进绿藻等有益藻类的生长。

4、定期改底,及时分解有机质,避免水、底富营养化。

5、高温季节,合理投料,每周适当减料或停料2~3餐。

6、鱼塘可以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虽然蓝藻不易被消化,但由于其颗粒较大,更容易被滤食性鱼类摄食到体内,因此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有助于延缓、阻碍蓝藻的生长。可供选择的鱼类有白鲢、花鲢、白鲫等。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