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户有效解决蟹池溶氧不足的五个措施

[复制链接]
查看1483 | 回复0 | 2020-7-1 17: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高温天气,养殖中后期,蟹池缺氧较为常见。蟹池普遍种植水草,鱼池一般无水草。水草光合作用和呼吸耗氧的两个过程决定着蟹池溶氧的高低。解决蟹池缺氧措施不能照搬鱼池的做法,应根据蟹池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1、严格控制水草存塘总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各个塘口水草数量多少需从水草净化水质的作用和耗氧程度来决定,在保证水质净化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草种植量和存塘总量。最简便的判断方法:只要水质能长期维持清澈,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就可以持续少量逐渐删减水草,直到透明度降低时停止。打头割草疏草可分片分条块交替进行。



每个塘口具体的水草数量还需从各个不同塘口和种植品种、疏密程度来决定,水草占水面的覆盖率大约在40—70%之间不等。水草耗氧量非常巨大,远远超过任何增氧设施的增氧量。水草过多的蟹池在连续阴雨天或夜间长期处于缺氧,基本上人工无法改变这种状态,有效的办法则是控制水草数量。



2、水草分布要有明显的高低错落层次



河蟹具有选择适宜水层水草栖息的生物学特性,当夜间底层溶氧过低时,河蟹能自动向高溶氧和适宜温度的水层大量聚集,寻找水草栖息;当溶氧不断降低时,河蟹栖息的水层逐渐向高处水面提高或爬边吊网。



当严重缺氧时,河蟹栖息于接近水面的水草上,呼吸到大量足够的氧气。这一活动特性在蟹池中非常常见。河蟹善爬行,只要有不同的水层存在可以栖息的水草,河蟹就不存在缺氧的问题。



建立层次分明的水草很重要。



一是品种要多样化,既有挺水植物,又有沉水植物;



二是根据沉水植物生长情况,实施分期分区域疏割,形成有高有低的水草;



三是对过密水草大量拔除,留下部分水草重新繁殖,新水草比较低矮,且这些新生水草活力强,净化效果超过老水草。



再则水草过密封面覆盖上层和水面,底层无光照,更易造成缺氧或烂根烂草,进而败坏水质和底质,同时也大量耗氧。



3、水草分布要有利于水体流通和水面起风浪



水草在发棵生长到一定时期,会产生满塘水草,那时应该有目的地拉除部分水草形成空隙和通道,以便水体的流动。



夏秋季东南风多,水草带以东南一一西北走向为好,沉水植物要低于水面20~30厘米,池塘中间和 池塘东南岸尽量减少挡风高杆挺水植物,便于增加水面风浪,提高溶氧。



4、合理设置增氧设施



无水草深水处设置小潜水泵向通道斜上方水面上冲水喷水,无水草浅水区设置水车式增氧机,其它区域设置底层管道增氧设施。小潜泵向斜上方冲水流水、水车式搅水推动水流,增氧效果要高于管道增氧,而管道充气微孔曝气增氧分布更均匀,有效覆盖面更广,三者有机互补结合使用:白天晴好天气中午使用冲水丶推水式增氧,午夜使用管道增氧。



5、减少颗粒增氧剂使用,增加水质净化改良剂用量







颗粒增氧剂含氧量为10%左右,在蟹池中泼洒1公斤增加溶氧量极为有限,与水体各类的耗氧量相比几乎不起作用。



河蟹有自动规避缺氧本能,把颗粒增氧剂的使用成本转移到水质底质改良剂上来,降低水体中的有机质大量耗氧以及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创造较好的水体环境,同时有利于改善透明度,增强光合作用。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