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上比较常见的底质改良剂
1、吸附型:如沸石粉、麦饭石、活性炭等,只是简单的物理吸附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有机质等的有害物质。
用后水会变得清爽,但对有害物质本身的特性并没有改变,只是浓缩于其中,且沉降到池底加重了底臭。
2、絮凝型:以聚合氯化铝、硫酸铝、明矾等絮凝剂为代表的,用后水体会分层。
中上部水体会变得澄清,底层会有大量云雾状的絮凝胶状物,故在生产上使用后也会加重底层缺氧。
3、离子交换型:像以含EDTA或以硫代硫酸钠(海波)为主的产品,用于降低水中或底层氨氮重金属的阳离子有害物质。
或用于含溴氯碘化合物、高锰酸钾等阳性氧化物中毒时解毒用,效果较为理想,但对水中或底层带负电荷的酸性有害物质(有机质)则效果很差。
4、活菌降解型:目前市面很多生物底改,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部分沸石粉作为活菌载体,有时还会添加腐殖酸钠、微量元素等。
一类是以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耗氧型活菌为主的,必须在高氧环境下,才会发挥其功效。
而且这类生物底改在使用中会大量耗氧,尤其是底层老化池塘及无增氧设备的池塘慎用。
另一类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等厌氧菌为主的。而因其不耗氧其副作用不被人重视。
以酵母为例其改底的过程就是发酵的过程,这种发酵尽管是厌氧发酵,但其发酵的过程中就是发能产热的过程。
这种因发酵导致的底热,底热引起的缺氧,会因底层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越多而越为明显,危害越大,故生产上在使用活菌底改应酌情避开高温雨季时使用。
另外,许多老塘底层过多的有机质,除了会引起底臭,还会滋生大量的原虫(如纤毛虫、轮虫、枝角类、桡足类)。
若选用活菌改底,这些浮游动物会直接把活菌当饵料而摄食,从而加快浮游动物的繁殖。
另外,藻类与自养型微生物如光合细菌以及硝化细菌有竞争作用,因而藻类过多时不利于这些菌的繁殖,从而影响改底的效果。
5、化学降解型:以各种卤素类、碱性金属盐类等氧化剂以及一些表面活性剂类为主的,这一类型的底质改良剂均为化学降解型。
同一类型产品的好与坏一般看其水解释放的快与慢,水解越快刺激性越大,水解越慢刺激性越小。
另外这一类产品不受天气、水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生产上这些产品应用较为广泛。
七、注意事项
1、用各种底质改良剂前应提前开启增氧机1-2小时,或用增氧剂1公斤/亩,全塘泼洒后再用底质改良剂效果更好。
2、严格按说明书使用各类底质改良剂,一次效果不明显时,隔日再用一次。切忌一次过量使用。
3、少用明矾或一些含有铝的产品来改良水质。
在生产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1)物理方法 一般在冬季或早春等生产闲季进行清塘挖淤。具体做法是先排干池水,然后用水力挖塘机组清除淤泥。
此法成本低、适应性强,但作业时需要有水源和较大的荒地或浅滩用于排放泥浆,让其沉淀。
生产实践证明:鲢鱼、鳙鱼、罗非鱼池底泥厚度在20~40厘米;草鱼、鲂鱼、鲤鱼池底泥以0~15厘米为宜。
因此,为保持良好水质,每隔1~2年应清除10~20厘米呈暗黑色的底泥。
池底再经过冰冻或日晒,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消灭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生物。
在此期间还可进行池塘的修整加固、堵塞漏洞、维修闸门和铲除杂草等工作。
生产上有时需要在不排干池水的情况下进行清淤泥,目前使用的清淤机械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船式清淤机和潜水式清淤机。
船式清淤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均装在船上,只有吸泥头沉在水里,可在养殖期内清除池底淤泥,排吸作业连续;
潜水式清淤机整个工作部件均潜入池底,在泥表层边行走,边进行吸泥作业。
但由于整机在水下作业,对动力机的防水密封要求较高,维修技术难度大。
除了清淤外、经常搅动塘底、翻松塘底的淤泥,并使池水上下混合,也能促进池塘底部有机质的分解,并重新释放出底泥中沉积的营养盐类。
恢复营养物质在池塘上下水层的均衡分布,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可以防止池底老化。
通过开增氧机曝气也可改善底部环境,减缓黑化过程。以沸石粉、木炭等吸附性物质为主的物理型底质改良剂。
虽能大量吸附水体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沉积池底,但会造成底泥中氨等有害物质迅速升高,发生底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化学方法 最常用的就是用生石灰清塘。生石灰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中和淤泥中的各种有机酸,改变酸性环境。
从而可以起到除害杀菌、施肥、改善底质和水质的作用,使用时可干池清塘或带水清塘。
带水清塘一般是在总碱度、总硬度及pH值都偏低的池塘中进行;而池水和底质中钙离子浓度较大、碱度较高,则不必施生石灰;
在有机质贫乏的养殖塘不宜单施生石灰,否则会加剧有机物的分解,使有机物积存更少,池塘肥力进一步下降。
除生石灰外,还可选用化学复合型底质改良剂。有些正规鱼药企业生产的底质改良剂能迅速降低底泥中的氨氨、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害物质。
无副作用,效果快,用于水变质后及发病期的底质处理。用于鱼塘的除臭功能十分明显。
在“倒藻”下雨及用药等原因造成的水变质后的底质改良均有良好效果。
(3)生物方法 利用生物来修复养殖塘底质,从而减少底质有机物的积累也能取得显著效果。
光合细菌以及复合益生菌等微生物制剂也能对池塘底质进行改良。
因为光合细菌可以在光线微弱、有机物和硫化氢等丰富的池底繁衍,并利用这些物质满足自身需要.
而其本身又被其他动物捕食,构成养殖塘中物质循环和食物链的重要环节。
所以,光合细菌在池底污染严重或水质不良又不能换水的封闭式养殖塘可发挥出较明显的作用。
复合型微生物底质改良剂能发挥各菌种的协同作用,将残饵、排泄物、动植物残体等造成底质变坏的隐患及时分解消除。
不仅能改善底质和水质,而且能控制病原微生物及其病害的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