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的塘多大最好?水深多少最好?看完本文秒懂!

[复制链接]
查看6936 | 回复0 | 2020-7-15 08: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养鱼池塘的条件和建造工程



池塘是养殖鱼类栖息和生长的环境,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和生长,间接影响天然饵料生物的繁殖,两者都会影响池塘的鱼产量。



(一 )池塘条件  饲养食用鱼的池塘和苗种饲养池有所不同,主要是面积较大,水较深,注、排水便利,水质容易得到控制。



良好的食用鱼池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水源和水质  水是养鱼的首要条件。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溶氧量高,不含超量有毒物质。



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的水源,加上池塘注、排水方便,这样的池塘有利于密放精养,提高水体载鱼量和鱼产量。



2.面积  面积大小的要求,以能满足鱼类生态和生长的需要为宜。渔谚说:“宽水养大鱼”,充分反映了池塘面积的重要性。



面积大,受风面也大,易使水面形成波浪,促使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和促进池水上下对流。



加速上下层水的混合,提高下层水中的溶氧量,这对改善水质,促进物质循环十分有利。




生产实践表明,池塘面积以6670平方米为好。池塘过大,投喂饲料时易造成鱼类摄食不均,水质也不易控制。



一亩鱼塘能养一般不超过1000尾鱼。可是也分鱼种,如草鱼为主,1亩放养400-600尾草鱼,鲢鱼200尾。鲤鱼50尾。



可以喂草鱼颗粒料,又不至于太密。



1、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



2、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0.75公斤,如放养0.5-0.75公斤的可长到1.0-1.5公斤。



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0.75公斤。



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 .5公斤,鲫鱼100克以上。



草鱼的投苗数量跟鱼苗的大小及养殖环境有关。



池塘养殖:



1、规格为2.5cm~3cm夏花:每亩放草鱼苗25000尾~30000尾,搭配鲢鱼苗2500尾~3000尾,鲤鱼苗1000尾~1500尾。



2、规格在100克/尾,其他搭配品种规格特别是鲤鱼种规格不得大于草鱼。



条件较好的池塘,每亩可放草鱼500-550尾,搭配鲢鱼300尾,鳙鱼70尾,鲤鱼80尾(或鲫鱼150-200尾)。



3、网箱养殖:鱼苗、鱼种放养密度:鱼苗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300~500尾。



鱼种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放30~50尾(个体为100~500克,尤以500克的病害少,生长速度最可观)。



日常操作管理、成鱼起捕都有一定困难,鱼产品过于集中,影响鲜活鱼货均衡上市。




3.水深  渔谚说:“一寸水,一寸鱼”,反映了水深和鱼类生长、鱼产量的关系。具备必要的水深,是夺取池塘高产的重要条件。



据无锡市河埒乡渔业一队1959~ 1964年14口塘次的统计,单位面积的净产量随着水深的增加而提高。



池塘水深1.7~2米,每667平方米产量较水深1.2~1.5米的池塘增加100千克;水深2~2.5米,每667平方米产量增加150千克。



但过深的池塘,下层光合作用弱,上下层水混合困难,下层溶氧不足,阻碍物质循环,降低池塘生产力,同时对新开挖的池塘也增加土方投资。



因此,池水过深也不好。池水深度一般以 2.5~3米为宜。池塘面积较小时,水可略浅些。



4.池形和池坡  池形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以2:1或5: 3为宜,这样便于投饲、起捕操作以及起捕网具的规格化,且能节省劳动力。



池子的方向,可根据地形和当地经常刮风的风向而定。因夏季多刮西南风,冬季多刮西北风,一般以南北向为好。



可使塘埂受到风浪冲击的面积大大缩小,同时池水受风面积增大,也有利于池水增氧。池底应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高差10~20厘米。



池塘埂面宽度为4~6米,中心埂面宽为8米,土地较多的地区还可适当放宽。塘埂上可留出一定面积用于种植青饲料。



池塘坡度以1:2.5或1:3为好。沙土或沙壤土土质松散,可适当将坡度放大些,以减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