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 )虾池水质好坏的判
采取“看、观、摸、尝、闻、测、查”方法,能有效辨别水质的好坏。
①看
即看水色。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反映。
养虾池的水色以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为好, 这些水色具有“肥,活、嫩、爽”的特点,无异常气味。
这些水色的水体富含大量对虾水环境所需的硅藻和绿藻,且溶氧充足,有害物成分少,非常利于对虾生长。
若虾池水色呈暗绿色,则是蓝绿藻过度繁殖的结果;黑褐色与酱色是鞭毛藻、褐藻等大量繁殖所致。
这种水色主要是由于投喂过量、残饵过多、底质恶化老化等原因造成;黄色水主要含有金黄鞭毛藻;
水色转红是由纤毛虫、夜光虫等原生动物滋生或轮虫大量繁殖所引起;乳白色是由细菌大量繁殖造成藻类突然死亡而引起的;
臭清水是由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所致;澄清色是水中浮游生物少的表现;水呈现灰蓝色且有鱼腥味可能是鱼腥藻或拟鱼腥藻大量出现所引起的;
水色泛白是桡(rao)足类过多所致;水色混浊的水体含泥浆和有机碎屑较多,这些水色均为不好的水色对养虾极为不利。
另外,如果水色发暗且水质粘滞,在下风口和增氧机周围有大量白色泡沫,且经久不散,说明水体中有机质多,水质已老化。
②观
指观察虾池及周围生物的动态。
若发现池中鱼类浮头、螺爬出水面,日落后塘周围有很多蚊虫,有许多海鸥等鸟类在塘面上盘旋等现象是水体缺氧的预兆。
当水体严重缺氧时,对虾会浮头游塘,眼和触角露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沉躲避。
夜光虫、甲藻和发光细菌大量增殖会使水体发光,极易引起虾池缺氧。
此外,除对虾因饲料投喂不足而游塘外的异常活动,也是直接或者间接有水质恶化所引起,是水质不良的表现。
③摸
指用手指一捻虾池水,如果手感发涩说明水质正常;如发滑水质一般较差。
④尝
指用嘴尝尝池水味道, 如只是发咸,一般是好水,如苦味严重,则是水质不佳的表现。
⑤闻
指闻虾池水的气味。若水体散发出腥臭或臭鸡蛋的气味,说明水质已出现老化,较差。
⑥测
指对水体的溶解氧、透明度、PH值、氨氨、硫化氢、亚硝酸盐、化学耗氧量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
若各项指标超出虾池的基本要求,则表明水质不好,对养虾不利。
⑦查
检查虾池底是否黑化。如果池底变黑,散发臭味,表明底质变坏。
出现变黑的原因:清池不彻底;投饵过量;池水过肥;换水不够;水体中有大量丝状藻或水草老化枯死后沉底腐烂;下层水长期严重缺氧。
在养殖中后期池底较易出现黑化,为淤积于池底的有机物在细菌等作用下进行非氧化分解,形成池底“黑化区域”。
(2)水质恶化的表现及对策
白浊水(呈乳白色、偏瘦)表现为池水略为浑浊,呈现乳白色,土池较常见。
是因为大量原生动物(原生动物群体大都呈现浑白色)和浮游动物摄食藻类而使藻类减少,水体自净力降低所以略带浑浊。
对策:一般先停料待摄食掉原生动物后,再添加有优良藻种的新水,最后用一些高效的氨基酸肥水膏和em菌进行肥水调水。
黄浊水(黄泥水)
表现为池水浑浊,略呈黄色。常见原因有:大雨后藻类死亡,雨水冲刷泥浆入池;
使用部分药物(如生石灰)后也会引起浑浊;虾生病后躁动不安或放养密度过大,虾搅动底泥也会引起水浑浊。
对策:先用腐殖酸钠或者硫代硫酸钠絮凝沉淀一下,然后再用一遍有机酸解下毒,净化水质。
第二天使用一些高效的氨基酸肥水膏进行肥水,同时加些小球藻进行培藻调水。
黄色水
表现为PH值偏低,水色不清爽。原因是有机物过多,甲藻、金藻、鞭毛藻大量繁殖。
对策:在增氧的同时,可以加用过硫酸氢钾进行改良底质,次日加入新水后泼洒复合芽孢杆菌或粪链球菌,两天后视透明度情况肥水。
蓝绿色水
表现为水质浓浑、水中杂质较多,水面常见大量油层、死藻或水泡,严重者可闻到死藻腐败的异味。
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蓝藻大量繁殖。水色呈现浓蓝绿色或者深蓝色。
对策:排换水15cm左右,全池泼洒有机酸进行解毒护水。之后再用复合芽孢杆菌控制蓝藻繁殖,调节藻相结构,每隔3-5天用一次,连用2-3次。
暗绿色水
表现为水色浓,透明度低,下风岸边脏物多, 常见于水体营养物质代谢不畅、藻类老化、溶氧低、底质恶化、亚硝酸盐含量高时。
对策:先用增氧底改片或过硫酸氢钾改良底质,第二天再用氨基酸肥水膏和复合芽孢杆菌、粪链球菌调水。
酱油水
表现为水质浑浊、水中杂质很多,PH值较低,且日波动不大,亚硝酸盐含量较高。
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水体自净能力低,残饵、粪便悬浮水中。水色呈现浑浊、带棕褐色或黑褐色。
对策:增氧,每天使用一次增氧片增氧;再用解毒护水产品 ,以解除藻毒素和缓解应激;
次日上午,用过硫酸氢钾拋撒一变;再用EM复合芽孢杆菌混合加水浸泡一上午,于上午九点泼洒使用,水质在2 ~ 3天内可调成理想水色。
棕褐色水
表现为PH值偏高,粘性大,严重时水面有大量油层、死藻。原因是发生赤潮时藻类(裸甲藻、鞭毛藻)大量繁殖、死亡。
这种属于非常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水色呈现棕褐色或棕红色。
对策:用有机酸果酸解除水体毒素,第二天用"EM复合芽抱杆菌”调水,此时不宜使用光合细菌,严重时处理前必须大量换水(换水量6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