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底泥过多有哪些危害?如何正确养底?

[复制链接]
查看1446 | 回复0 | 2020-8-5 17: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底”,可见池塘底质在养殖中的关键作用。沉积在池塘底部的有机物、腐殖质与土壤颗粒等混合而成的沉积物通常称为池塘底泥。

底泥的形成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外源沉降,包括:投放剩余的饵料,平时使用过的肥料和动保、池塘生物的排泄物、以及进水时外源水体自身携带的泥沙等。二是内源生成,主要包括浮游动植物以及各种藻类的尸体,被微生物不断分解从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形成底泥。



底部淤泥过多的危害


1.造成池底缺氧:池底淤泥和有机物的大量积累,池底氧化分解会消耗掉底层本来不多的氧气,使底部处于缺氧状态。在缺氧条件下,嫌气性细菌大量繁殖,对有机质产生发酵作用,产生很多还原性中间产物,这些物质强烈缺氧,使池底形成“氧债”,极易造成养殖生物缺氧浮头,甚至泛塘死亡。

2.产生有毒物质:淤泥过多的池塘,因嫌气性细菌分解池底有机物而产生大量有毒的中间物质,如氨、硫化氢、甲烷、氢、有机酸、低级胺类、硫醇等 这些物质大都对养殖生物有很大的毒害作用,它们在水中会不断积累,轻则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饲料系数增大,养殖成本升高,重则引起中毒死亡。

3.引起水质酸化:淤泥中有机物在嫌气和厌气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发酵产生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使底质和水质酸化,pH值明显下降。在酸性环境中,大部分硫化物转变为硫化氢,硫化氢与血红素中的铁化合,使血红素数量减少,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对养殖生物的毒性很强。总之,过酸或过碱的水体均能刺激鳃和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使养殖生物从水中摄氧的能力减弱。

4.导致病害发生:过厚的淤泥给许多致病菌、病毒、寄生虫等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条件,常规的消毒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当进入夏季,池水温度升高,底质将逐步恶化,病原体就会迅速滋生蔓延,导致养殖生物病害频繁发生。近几年来,暴发性出血病、多发病、并发病等疾病的流行与发生,池塘淤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如何合理养底?



1.定期清塘:在养殖初期池塘中没有养殖品种时,可以使用过硫酸氢钾等强氧化产品把底部处理好,改变底部的氧化还原电位,改善、提高底部的环境。

2.提高饲料利用率,适当减少饵料发热投喂,从源头上解决排泄物对底质和水质的污染,及时捞出过多或死亡的水草、青苔等以防腐烂变质。

3.在养殖进行过程中, 不要过分改底,不要过量使用化学药物,尤其是强氧化性的药物,建议合理使用,避免破坏池塘底部,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使用化学药物改底建议使用生物型改底或弱化学成分的,合理安全的养护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定期用有益菌(超效益菌宝和光合细菌)和有益藻(硅藻、小球藻)进行调水,给水产品制造一个优良的生态生长环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