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与水产养殖的密切关系

[复制链接]
查看456 | 回复0 | 2020-11-2 18: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池塘里的pH是衡量水溶液酸碱度的指标,是水体重要的非生物因子。而养殖水体非常复杂,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多,生物量大,藻类丰富多变等因素,均有可能影响池塘里的pH。但是决定pH大小的而是水体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它们通过改变水中二氧化碳的总量而起到影响PH值的作用。

池塘pH上下分层

养殖季节晴朗的白天,上层水温度高,密度小;下层水温度低,密度大。通常情况下,这种水温分层现象很难被打破。这种水温分层现象不仅导致了水体溶氧的分层同样也导致pH的上下分层。上层水体光照强,藻类多分布于上层,光合作用强烈,藻类增殖旺盛,pH高。因为白天和夜晚光合作用强弱差别很大,所以上层水pH波动幅度很大;而池塘底层光线弱,藻类分布少,光合作用很微弱,底层水体中主要进行有机物的分解活动及生物呼吸作用,即池塘的呼吸作用不论白天或夜间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底层水pH低且昼夜的波动幅度很小。

pH值的决定因素

1.决定pH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水中游离 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以及水中有机质的含量 和它的分解条件。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根据水的硬度和二氧化碳的增减而变动,二氧化碳的多少,是由水中生物呼 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对强 弱决定。

2.一般pH值变化,日出时逐步升高到傍晚达最大值,翌日日出前到最小值,以此循环往复,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否则水体会出现异常,其日变化规律是因为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的变 化及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影响pH值的日变化。所以掌握pH值的日变化对养殖生产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利用价值。

pH不正常的危害

pH直接影响鱼类的生产性能。水体呈酸性,水体中有许多死藻或濒死的藻细胞。若pH值过高还会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蓝藻,裸藻)。鱼类体色明显发白,水生植物呈现褐色或白色,水体透明度明显增加。

在养殖中后期,特别是高密度养殖的高位池或精养鱼塘,由于有机物的含量较高,水中的藻类老化较严重,在这种水体中,易出现低氧或缺氧的情况,鱼虾在这个时候容易被细菌病毒攻击而出现各种疾病。

在酸性水体中,会使鱼虾血液的pH下降,减低其载氧能力,使鱼虾在较高溶解氧的环境中也会发生浮头,即生理性缺氧。鱼虾不爱活动,新陈代谢慢,摄食量减少,消化率下降,生长受抑制,成活率降低。

pH值的防控

pH值过高时,针对土壤碱性问题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再定向培养有益菌类(超效益菌宝)改善土质,定向培育硅绿藻水。由于蓝藻、裸藻等大量繁殖导致pH过高时,用解毒培藻素和藻平衡素,抑制有害藻后定向培养硅绿藻水。在降低pH值时要禁止过量使用碱性药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H值偏低一般出现在养殖中后期,因有机物含量较多,藻类老化所致pH值低,使用有益菌(光合细菌、超效益菌宝)处理富余有机物,然后用再定向培有益藻(绿藻/硅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