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格局下水产品市场变化及其对产业的影响

[复制链接]
查看2324 | 回复0 | 2020-11-17 15: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1月11日,2020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开幕式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崔和会长作为报告嘉宾,在会上做了《水产品市场变化及其对产业影响》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如何发挥和利用好双循环新格局、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对虾、罗非鱼、鱿鱼、多宝鱼、石斑鱼等水产品在国际、国内贸易市场中的转变、市场行情走势等方面,研判我国水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经编辑整理,与大家分享。



市场对所有的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



市场决定了生产什么;决定了投资,为什么要投资到该领域;也决定了研发是否对生产起到服务作用。小龙虾为何能快速崛起,离不开以下因素:一是消费者的认可、市场的认同,更重要的是渔民能从养殖小龙虾中受益;二是政府从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持,这是一个重要因素。2018年,很多大型企业进军小龙虾产业,几十亿的资金总量推动了小龙虾产业的迅速发展。罗非鱼的出口,有严重的依赖性,市场在国外,中国的消费市场尚未形成,导致了产业不能快速发展。但是,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格局提出后,我们要思考,如何可以发挥和利用好国内内需巨大市场的潜力优势,构建好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的发展。如国内大宗淡水鱼类、虾蟹等几乎都是国内生产、加工、消费,完全是国内市场主打。来进料,离不开国际市场,因为两头在外,即原料来源于美国和俄罗斯,加工后再卖到欧洲市场;罗非鱼,多为出口,国内消费较少;鱿鱼,完全参与到全世界的大循环中,全世界鱿鱼总体捕捞量是400多万吨,其中在中国完成的供应量超过200多万吨,即50%的鱿鱼加工是在中国完成的。因此,加工、出口、内销,多种因素构成了非常复杂的市场。



水产品在国际中的重要地位



水产品占所有动物蛋白国际贸易总量的1/2以上,在国际贸易中遥遥领先于其他动物蛋白,是全球化贸易程度最高的品类。在双循环的过程中,水产品的占比远远高于其他畜产品,由此决定了中国在国际水产品贸易中的核心地位,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中国都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中国的水产品加工是对全世界资源的一次再分配。

从近几年中国水产品的变化来看,2019年中国水产品进口增速明显,出口微降,而且这样的势头会继续保持下去,但中国仍是全世界唯一进出口总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趋势下,全世界的水产品出口扩张均放缓,中国出口的减速更加明显,所以内需就变得更加重要,但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以及一些重要品种的补充,中国进口的产品也越来越多。



总体来讲,发展水产养殖业是未来水产品供应的主渠道,但是,与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可以依赖扩大养殖面积来增加产量不同的是,中国靠扩大面积提高产量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接下来只能依靠养殖模式的升级,兼顾环境且能获得高产、高效的工业化生产、深远海发展,这成为渔业生产重要的选项,但是评估这些选项,最终仍由市场决定,因此,下一步要坚持市场导向型的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和产业的优势来促进产业健康的发展。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