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鱼塘要预防气泡病

[复制链接]
查看1023 | 回复0 | 2020-12-11 17: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气泡病是由于水中溶解的气体过饱和引起的,氧、氮或空气过饱和,使鱼体渗透压异常,鱼无法将血液气泡排除引起气泡堆积。



冬季为北方冰封期,气泡病是我国北方池塘养殖鱼类越冬时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发病后常继发细菌病,真菌感染,因此可造成养殖鱼类死亡。



一、发病原因



池塘越冬时肥力充足,水中会有大量浮游植物繁殖,光合作用旺盛,浮游植物繁殖较快,并产生大量的氧气;由于有冰层覆盖,产生的氧气难以扩散到空气中,致使水体溶解氧过饱和。过饱和的溶解氧通过鱼类的呼吸作用进入血液中,从而引发气泡病。另外,池塘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肥料在底部不断分解,消耗大量气体,在缺氧情况下分解释放出许多细小的甲烷、硫化氢气泡,也可引发气泡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发病症状



气泡病可以发生在不同种类、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鱼、虾、贝等水生动物,无论淡水或海水,人工养殖还是天然水域的养殖都可发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气泡病是在鱼体内和体表出现大小不等和数目不定的气泡,使鱼浮于水面,游泳反常或失掉平衡。气泡出现的部位,随着年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仔鱼的气泡多在鳍的边缘、皮下组织和卵黄囊。稚鱼的气泡多发生在消化道或体腔内。成鱼的气泡多在眼睛的角膜下和疏松的结缔组织中,严重时可使眼球突出和瞎眼,在鳍的组织内、口腔粘膜和鳃丝组织中部可发现,内部器官中的气泡经常出现在肠道、幽门垂、心脏和血管等处。在循环系统中的气泡危害最大,能形成气体栓塞,阻止血液流通,使鱼很快发生死亡。



三、防治措施



1、越冬前调节好水质,可使用底改调水产品等进行全池泼洒,严禁肥水过度。



2、淤泥较厚的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池底淤泥厚度保持在10cm左右。



3、在该病流行季节,应定期监测水体溶解氧,发现溶解氧过高超过20mg/L时,应及时采取注水、换水或使用增氧机曝气等措施来降低溶氧含量。
4、对已经患病的鱼池可使用药品进行全池泼洒,一般使用2天后病情可得到缓解,对部分效果不明显的池塘,应继续换水1~2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