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霉病多发的季节,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复制链接]
查看1019 | 回复0 | 2020-12-15 18: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水霉病是鱼类养殖中常常碰到的疾病,又称为肤霉病、白毛病。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现已发现的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是水霉属和绵霉属的一些种类。水霉菌的繁殖方式是通过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水霉孢子在自然环境大量存在,对环境耐受性极强。在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发病后治疗困难,其病原水霉隶属于茸鞭生物界、卵菌纲、水霉目、水霉科,主要包括水霉属、绵霉属、丝囊菌属等。

影响水霉病发生的因素

1.温度是影响水霉病的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同温度下(5-26℃)都能生长,水霉病多发于晚冬和早春时节,当水温低于20℃时易发生此病,其繁殖适温为15-18℃,28℃时受到抑制。  

2.水体pH值影响水霉病的发生。

3.水体盐度影响水霉病发生。水霉菌对盐度的反应敏感。

4.鱼体受伤,体质差。拉网或并池操作不当引起鱼体受伤、寄生虫的叮咬受伤、用药中毒导致的损伤都容易造成鱼体感染水霉发病。

5.底质差、水质恶化。池塘底质和水质情况恶劣的环境适合霉菌大量繁殖,取病灶部位压片进行显微镜下检查,就可以看到水霉病的菌丝和孢子囊等等。

水霉病对养殖动物的危害

水霉菌代谢产物能分解鱼组织,随着水霉的生长,病鱼患处腐烂加剧,使其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极度消瘦,最后瘦弱而死,给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在发生此病时会导致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性感染,如随后出现出血病、烂鳃病等的症状,所以在后期也要做好防控工作,避免产生更大的损失。

如何防治水霉病

鱼体受伤或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等都易引发鱼类水霉病。表现为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以致衰弱而死。

1.发病鱼池用0.04%食盐和0.04%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2.受伤亲鱼可用4%磺酒涂抹患部。

3.鱼卵可用4%福尔马林浸洗2-3分钟。

4.水族箱中水温升到30度(不适用于冷水鱼),加1%的盐(不耐盐的鱼类不加盐),第天换三分一的水。

案例分享

湖北养殖户流水槽养殖新进受伤得水霉病,每天死鱼1000斤。处理方案如下:

先用盐消毒杀菌,同时泡硅藻活力素,再使用解毒培藻素和藻平衡素,第三天使用泡好的硅藻活力素,以及全效小球藻和定向绿藻肥,两天之后使用定向硅藻肥,之后使用超效益菌宝。第五天情况基本稳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