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利润达1.2万!是什么给养殖插上了翅膀?

    [复制链接]
查看15548 | 回复0 | 2020-12-21 20: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仲冬时节,寒意渐浓,我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缢蛏池塘养殖场,远远看到池塘管理员老林正在修补蛏子苗塘,我赶紧过去帮忙。修补好后,我和老林闲聊,听他信心满满地谈论着明年的养殖计划。望着窗外一坵一坵的养殖池,我心中泛起了一圈圈涟漪,往事一幕幕浮现脑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沈瑞福(右)到虾池大棚帮助养殖户调节养料配比



“再亏损下去就撑不住了……”两年前,我刚被选派到紫泥镇金定村当科技特派员,与养殖户交流时,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他们忧愁焦急的情绪紧紧牵动着我的心。



 
金定村是龙海市扶贫重点村,一个以水产养殖为主的大村。但几年前养殖效益并不好,养殖户基本是靠天吃饭,有的养殖户甚至连年亏损,脱贫致富遥遥无期。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水产养殖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投入最多精力的领域。



紫泥镇属典型河口冲积洲,地势平坦低洼,成土田质为近代河流冲物及海积物,发育着乌泥田,部分为灰泥田,岛上土地肥沃,水产养殖条件优越。但是,金定村的群众对养殖什么品种、如何养殖都凭老经验,于是往往出现品质不高、品种不适销、价格上不去等现象,影响了收益。



看着这里的天然水资源条件,我的心隐隐作痛:乡亲们守着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养殖场,为什么还是不能脱贫?光靠自然条件,过不上好日子。从当科技特派员的第一天,我就下定决心:要帮助养殖户转变养殖方式,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让这里富起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紫泥的绿色生态



完善


水利


经过一个多月实地查看,我发现金定村河网密布、纵横交错,但进排水系统混乱无章,海水引不进来,群众乱填造成水系堵塞,加上缺乏养殖规划及养殖技术知识,养殖户的收入常常盈不抵亏。



发现问题症结后,我向村委会建议,向上级申请水利设施建设资金,在金定村临海侧开设一口进排水闸,清淤河道淤泥1500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紫泥养殖场



科学


养殖


解决了水系问题后,下一步就是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的养殖理念,学会运用科学技术进行养殖。我挨家挨户拜访养殖户,了解他们的养殖过程,逐个分析存在的问题。之后,我又组织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集中培训,并现场指导、技术示范,帮助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推广应用缢蛏新技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沈瑞福(左)到养殖场查看中华乌塘鳢生长情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一年多努力,缢蛏养殖得到迅速推广,亩产量、亩产值大幅提高,养殖户们大获丰收,当地还形成了特色品牌,保持稳定的销售渠道。不仅如此,我们还引导金定村养殖大户通过水产专业合作社结对子,带动更多的养殖户从中受益,推动实现整体脱贫。



看着养殖户们露出灿烂的笑容,那一刻,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缢蛏大丰收
中华乌塘鳢发展

致富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缢蛏科学养殖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一直在琢磨,对一个地方的发展而言,单一养殖品种毕竟风险较高,能不能利用金定村临海水产资源丰富、靠近省级红树林保护区的天然地理优势,引进新品种,让农户有更多更宽的致富路子可走?


经过多方了解和查证,我认为在金定村及周边地区养殖经济价值较高的中华乌塘鳢具有可行性。但是,我对于如何养殖却一无所知。


我始终认为,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就没有跨不过的山、越不过的河。经过打听,我了解到东山岛有人养殖中华乌塘鳢,便马上带着合作社部分社员前往东山“学艺”。


针对考察中发现受制于冬季水温低等原因,中华乌塘鳢养殖周期长、产量上不去的问题,我借鉴冬季温棚养虾的成功经验,制定养殖方案,并在合作社养殖基地进行温棚越冬养殖试验。


我打心里明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要冒巨大风险,水产养殖业更是如此。刚刚从穷窝里爬出来的养殖户们经不起失败。所以,在养殖试验过程中,我丝毫不敢懈怠,与合作社社员密切配合,记录生长变化、调整养殖方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沈瑞福(右)与养殖户探讨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


等待总是漫长的,一晃九个月过去,中华乌塘鳢养殖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水产专业合作社社长林瑞泉激动地握住我的手说:“老沈,您推行的养殖方法真的很有成效,传统养殖要一年半才能收获,我们才用了十个多月!”



成绩是最好的证明!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让我觉得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2019年至今,中华乌塘鳢进行冬季温棚推广养殖356亩,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每亩产值达到2.6万元,亩利润达1.2万元。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