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高手养虾有诀窍!65天出虾,亩产2000斤以上

[复制链接]
查看3529 | 回复0 | 2020-12-30 20: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阜阳的气温骤然降低,但虾塘却热火朝天。宁和之和工人们一道,正忙着将一个个捕满鲜虾的虾笼从塘里捞上来,再装上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雨淅沥沥地下着,宁和之顾不得打伞。“今天第一年试点,没想到这么成功,以后就不用再出去淘金了。”擦着额头的雨和汗,他爽朗地笑出了声。



回乡创业获丰收


“一、二、三,嘿哟!”1日15时许,在颍东区新乌江镇李海村,四五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起获虾塘的捕虾笼。他们先将虾子从虾笼倒进网兜里,再齐力抬上岸。“这一个虾笼子每次捕130多斤,虾长得肥,20只左右就一斤,在咱这里可是稀罕货。”工人们一边忙活着,一边向记者介绍起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记者在现场发现,这儿连片共有6个虾塘,总面积约60亩。虾塘里的水干净清澈,周边安装有打氧设备等。这里的虾塘紧邻塌陷区,除了宁和之住的简易棚外,附近没有他人居住。之所以当初选择在这里,他就是看中了无污染的优良水源。 



一筐筐肥大的虾被抬上了岸边,打氧、装网、上车,然后连夜被运至瑶海大市场。“明天中午,这些虾就全部走向餐桌了。”宁和之说,凌晨1点左右,这些虾就会被商贩抢购一空,6、7点钟已经进入各大菜市场、超市等地。“销路不愁,价格也不错,每一斤批发价在25元以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宁和之介绍,这种虾名叫南美白对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含肉率高,营养丰富。幼苗经100多天的培养即可长成成体,体长可达24cm。“老家的水质等条件特别适合这种虾成长,养65天后就陆续上市了。”每亩虾塘产出在1200斤以上,总计产量6万多斤。



想带动更多人致富


其实,对于宁和之回乡养虾一事,附近的村民们都比较奇怪:放着外地好好的生意不做,为啥非要回老家吃这类苦?



宁和之家住颍东区老庙镇,父母做了多年的水产品生意。早在2009年前后,宁和之就跟随家人前往苏州做生意,主要从事水产品贩卖。这些年来,宁和之的生意有着稳定的客户、固定的摊位,每年有着数十万元的收入。而且,他还在苏州成了家,有了孩子。  



一年前,宁和之在做水产生意期间认识了一名苏州养虾人。在聊天中,他了解到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对环境要求较高,而且苏州当地的租金、人工费用较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老家环境好,水质没有污染,养虾肯定不错。”但这一想法立即引起了家人的反对。



较了几个月的劲,宁和之终究说服了家人,专程和江苏一名养虾师傅来老家考察环境、市场等。 



“阜阳市场的虾基本都是从外地拉过来的,有山东威海湖、江苏连云港等地的。因此,养虾产业的市场前景很好。”宁和之说,接着,他们开始寻找合适的养虾地点,最终定在新乌江镇塌陷区附近。他又从广东沿海空运来南美白对虾苗,再就地孵化培育。 



就这样,宁和之一个人来到偏远的农村,搭了一间简易棚,开始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人生。每一天,他都和工人一块儿在虾塘里忙活着,有时一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特别是晚上,由于虾塘养殖密度大,虾容易缺氧。”宁和之说,每天夜里,他至少需要起床3次。一旦发现塘里有跳虾现象,他都要及时打氧,防止虾因缺氧而死亡。 



“家乡有条件、有优势,这是别的地方比不上的,应该好好利用。”宁和之说,等技术进一步成熟后,他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并带动附近村民一起养虾。“争取做大做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打造本地品牌。”



成功养虾需要这五点“


第一、虾苗难于选择。



1. 亲虾品牌差异大,幼苗“娇化”更明显。

2. 幼苗体弱,造成对虾免疫力下降,生存环境需求高端化。

3. 苗池与虾池差别大,水质环境,营养结构变化大,满足不了幼苗生存的需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二、水源复杂化。



1. 区域水污染严重:海水、两合水、淡水

2. 池类型多种多样:土塘、铺膜池、水泥池

3. 酸雨影响日趋明显:特别在工业发达地区。

4. 人工“做水”,把天然池水变“药水”。

5,池水的三相(藻相-菌相-水相)不平衡,三种 病害发生“交联”(环境病-细菌病-病毒病)。



第三、饲料复杂化 。



1. 鱼粉替代不可逆转,替代蛋白质利用率低。

2. 添加剂的大量采用,造成对虾器官功能下降。

3. 一些“黑芯料”造成对虾消化系统的损害很严重。

4. 产品保存不当,霉变、污染造成对虾肝胰损害。

5. 饲料配比与对虾品种的求需脱节,效果不好。



第四、虾病复杂化



1. “环境病”、“细菌病”、“病毒病”依然存在, 明显的特点是“虫菌毒交联”,造成虾病复杂化。

2. 虾药“复杂化”,超强药效“取代了”对虾器官的 功能,加速对虾器官的退化,对虾自我免疫力下降。

3. 对虾病程的“节点” 认识不足,滥用药、乱泼药、 乱拌药,越治越病的现象明显。



第五、管理技术迟后



1. 养虾现场仍以传统技术为主,以不变应万变。

2. “舆论引导养虾”,“经验指导养虾”, “利 益诱导养虾”等,造成“模式”满天飞, 养虾变成“瞎养”。

3,新技术,新方法,新药剂的技术推广不深入, 普及难。



要养成对虾,管好底水的水质 环境是确保养成与收获的关键



(1)测准与稳定底水的pH值(8.5左右),严防底水泛酸,造成对虾脱壳难,“偷死”。

(2)确保底水溶氧量大于8.0毫克升,长期亚缺氧有害对虾成长与生存。极易出现“偷死”。

(3)及时补足钙量及维生素量,保护底水环境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脱壳难,“偷死”。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