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蚝海域面积达4.2万亩,年产量6.8万吨,产值约4.6亿元,百年蚝乡获丰收

[复制链接]
查看3749 | 回复0 | 2021-1-16 08: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610756451511491_509.png
一艘艘收蚝归来的蚝船鱼贯而入,停泊在程村镇红光村蚝码头边。



一辆辆生蚝运输车也默契地准时抵达码头,等待装车。



蚝农们排排坐在小板凳上,手拿着工具忙不迭地开蚝,船上近5000斤生蚝,要在一天内全部装车外运。



一只蚝的生长周期为三年,此前蚝农养蚝从生长期到肥蚝期都是在同一片海域养殖。



由于蚝场开发已久,养殖密度大,海水营养弱化,蚝的肥度不足,导致质量欠佳。



为此,红光村积极摸索新型养殖模式,尝试采用胶丝绳粘蚝吊养;



将蚝苗取下,按照背靠背,用水泥将蚝苗粘在胶丝绳中再放到蚝棚中吊养,每条绳长2米,共贴9对18只。
1610756468984322_310.png
“这样的工序简单,操作方便,且大大提高吊养密度,减轻蚝棚的承受力,不仅蚝的肥度高,质量好,而且肥得快。”



谢家贵说,利用绳子的随浪性,增大和延长蚝的摄食空间及摄食时间,使所吊养的蚝易大快肥,蚝体大小均匀、产量高,达到最佳效果。



红光村出产的生蚝以“个大、汁多、肉甜脆”著称。



谢家贵笑着说道,“我们村有三多,一是老人多,仅百岁老人就有三位;二是生男孩比例高;



三是名人多,有参与研制东方红卫星的科学家胡先毓,有知名的书法家谢鼎铭,有广东热播短剧表演者卢海全等等。


161075648581962_961.png
村民们常年靠海吃海,我们养殖的生蚝品质较高,蚝内所含的有益物质也让本地村民身体格外强健些”。



红光村一方面铆足干劲改良养蚝方式,同时也不忘向外推广蚝文化,打响“中国蚝乡”这一金字招牌。



他们积极开发蚝苗新培育基地,主动外出到广西、台山、珠海、深圳等适宜蚝苗培育的浅海滩涂,鼓励村民到各地培育蚝苗。



目前,红光村民蚝苗培育基础已遍布广西、珠海、深圳和台山等8个地级市,年育蚝苗3万多吨。
1610756573143237_993.png
1月13日,广东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村民在收蚝(无人机照片)。深冬时节,广东省阳西县程村蚝农迎来收获高峰期。



2020年,阳西县加快程村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养蚝海域面积达4.2万亩,年产量6.8万吨,产值约4.6亿元;



产业园范围内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82万元。





近年来,红光村先后被授予“国家级近江牡蛎吊养标准示范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



“随着村子的名气越来越大,再加上生蚝良好的品质,现在生蚝的价格节节攀高,村民生活也越过越富裕,不得不说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