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
社区
云课
渔市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水产通
»
社区
›
淡水鱼养殖
›
黄颡鱼养殖
›
看高手如何养殖黄颡鱼:三步解决黄颡鱼养殖溶氧问题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看高手如何养殖黄颡鱼:三步解决黄颡鱼养殖溶氧问题
[复制链接]
33189
|
1
|
2021-1-27 17: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溶氧问题:黄颡鱼养殖同其他鱼一样,要追求低成本高效益,自然是离不开高产量作为前提。在珠三角地区,黄颡鱼的放养密度大约为3-5万尾每亩,其养殖特点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在5、6月份左右放养500-40尾一斤规格,到次年清明节左右一次性出鱼,在当地称为养殖新鱼;还有一种为3、4月份直接放养40尾一斤规格的黄颡鱼,养殖到中秋或者年底出鱼,当地称为养殖旧鱼,本文将以这两种养殖方式做进一步分析。
黄颡鱼的5大特点
1底层生活:
这一点不同于草鱼等中上层水体生活的鱼类,而底层生活的叉尾、牛尾巴(乌苏里鲿)、泥鳅等也有类似于这样的特点,所以处理的思路上也是类似的。溶氧需求3.0mg/l,低于3.0mg/l则容易发病、生长缓慢,底层水的溶氧低于2mg/l,则容易死鱼。3mg/l的溶氧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草鱼浮头的溶氧值,如何保持底层水的溶氧始终在3mg/l以上,这就是黄骨鱼养殖的难点所在!黄颡鱼本身生活在底层,排泄物基本也在底层,因此底层特别容易积累有机质,加之氧化还原反应消耗底层水的氧气,导致滋生厌氧型细菌,而生物机体本来就是厌氧环境,继而又加剧了病害的增加,所以,黄骨鱼的病害特别多,爆头、烂身、出血、肠炎、肝胆类疾病,甚至很多鱼塘每天死几条鱼。
2放养的密度大:
在珠三角地区,黄颡鱼的放养密度大约为3-5万尾每亩,当鱼苗还小的时候,还看不出来这个大密度的影响,当鱼的规格变大以后,影响力就凸显出来了,在一亩(667个平方)上有3-5万尾鱼,平均每平方米45-75尾,在池塘底部的黄颡鱼基本上是密密麻麻一条挨着一条,每条鱼在底层不断的泳动,很容易把池塘底部的有机质推到池塘的水体中散布开来,这样就使得有机质的相对表面积增加,吸附能力加强,迅速把水体中的氧气消耗掉、将矿物营养元素吸附掉、与此同时遮挡太阳光的照射深度,短短数天,池塘中的藻类轻则蓝藻大量繁殖,重则藻类基本死掉,或者只留下那些具有鞭毛的隐藻门藻类,另外散布的有机质也提供了细菌、原虫类的数量增加所需的营养和生活设施,这样又反过来造成氧气的减少,病害增加。
3地盘优势:
即一个鱼群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如果随意引入外来的影响因素,如多放一小批黄骨鱼或者受光、声音、风力等因素的影响,则会造成全塘鱼因为保护地盘的大运动,如同链式反应一样,短短数天全塘水变黄,死鱼病鱼增加,严重时可能几个月都是黄浊水,即藻类缺乏所表现的现象。
4池塘中的供氧源: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70-90%,增氧机、风力作用10.96-20%,水体中高等植物光合作用1-3%,这说明藻类对于整个水体的溶氧供应最重要,那么对于增氧机的供养效率能抱多大的希望呢?以叶轮式增氧机为例,在水体很干净的时候,可以为周边约16米范围内水体有效增氧,即大约1.3亩左右,而黄骨鱼塘刚好因为鱼类的活动,水体中的有机质多,水体的粘度大,增氧机的效率基本是降低的,由此可见,养殖这条鱼的难度要比其他很多养殖品种要大得多。
5池塘中溶氧的消耗源:
细菌对有机质分解耗氧40-70%,鱼类的呼吸10-30%。夜间藻类的呼吸作用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就是为什么在过肥的水体中,黄骨鱼同样会表现出吃料差,病害相对较多的原因。
综上所述要解决黄骨鱼养殖中的溶氧问题,就要解决水体中藻类的问题,水体中有机质的问题,水体中细菌群落的问题,藻类丰度问题、水体透明度的问题、鱼类应激安静程度问题,接着还要解决黄骨鱼生长速度,病害、存塘量、料比低的问题,才能达到产量高、成本低、效益高的目标。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解决系统问题就要用系统的方法,如果用单一的方法效果就欠佳,比如直接使用增氧改底类产品,可能效果就不能达预期,反而有可能加剧病害,因为增氧改底类产品释放氧气,被有机质吸附后,造成有机质上行,如果恰逢水体上下对流的季节,这样的意外情况就会发生,反而起了不好的作用。
解决思路方法
第一步:净水调水——解决水体干净、有机质散布的问题,解决增氧机的增氧效率问题。
解决这一步需先将水体中散布开的有机质相对表面积变小,减少有机质在水体中的散布,增加水体的透明度,这样阳光可以照射更深的水体,以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所需,同时增加水体中的矿物元素,补充增加水体的硬度,以利于藻类的繁殖生长。此步骤可以使用表面清洁剂、吸附剂等,如聚丙烯酰胺,快速处理水体中的有机质。再接着每亩少量多次的使用如生石灰等补充矿物元素,增加水体的硬度。当然也可以使用这两种类型的混合制剂。这样当水体的透明度增加后,光照的深度增加,即可以减少水体中细菌的数量,减少细菌耗氧。阳光即最好的杀菌剂。同时水体的有机质减少后,水的自由度恢复,在增氧机、风力等作用下,增氧效率即可增加,发挥10.96-20%的增氧效率。平时少量多次的常年坚持使用生石灰也可以有这样的效果。
第二步:改底布菌培藻保健——解决底部有机质、水底水体菌相藻相问题、解决藻类增氧效率问题,解决鱼体免疫性的问题
当水清以后,即可采取第2步。一般好的净水产品2-4个小时即可使水体变清爽干净,并维持数日,这个时候在水体中补充枯草芽胞杆菌、底部增氧剂,配合改底吸附性材料,分解底部的有机质,减少底部的耗氧源,同时利用有益菌群的数量抑制厌氧菌的数量,改善底部和水体中的菌相。有机质经过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菌的分解,形成有利于藻类生长所需的小分子态有机体,藻类接着会在随后的4到7日内恢复数量。当然也会有过多或者不足的问题,过度则需要使用光合细菌抑制,过少则可以适当补充藻种或者引入新水即可。
一般在珠三角的养殖密度下,由于各种原因,如鱼的活动影响、透明度、藻类的丰度30公分左右,这个状态就比较适宜。如果藻类太多,夜间的呼吸作用影响在夜间吃料的黄骨鱼的消化吸收,也造成水体中缺氧,而此时的缺氧,增氧机都难以弥补,反而爆头出血的病害会增加。如果藻太少,则光合作用造氧气不足。当藻类的丰度恰好的时候,既能满足氧气的供应,夜间也不会因为藻类的呼吸作用而造成缺氧,又满足了生态循环所需的基本生产者数量要求。
同时定期拌料内服乳酸菌、多维等,抑制鱼体肠道内的其他细菌,同时修复肝胆,在鱼体系统中也通过菌类的互相抑制、肝脏的修复等提高了鱼体的免疫力,加上以上步骤中的水体补菌,平时少量多次,长期坚持,也就基本解决了水质、底质、溶氧、病害的问题。
第三步:解决不断增长的存塘量所需溶氧、空间的问题,并稳固前两部分成果。达成降料比、病害少、水质问题少,生长快、成本低效益高的最终目标。
这里就用图表为例做分析:旧鱼养殖模式,放养40尾一斤,亩放养量4万一亩为例做分析。
如图:初始4月份放苗一亩4万,规格40尾一斤,那么初始的放养量为一亩1000斤黄骨鱼,随着投喂生长,大概到5月,即每亩的存塘量超过2千斤,在自然条件下基本就达到顶塘状态。在多开增氧机和水质较好的情况下,顶塘量也随之上升,接着进入6月份,存塘量基本达到每亩3000斤以上,这个时候也伴随着气温进入高温季节,水温升高,鱼的体温也升高,鱼的代谢开始增强,吃料量增加,溶氧需求增加,对于池塘的要求增加。具体根据存塘量的变化做如下的技术管理:
另一种养殖新鱼示意图:以6、7月份规格40尾一斤开始计,放养密度3万尾一亩,养殖到次年清明左右干塘出鱼。
此种模式下与养殖旧鱼模式对比,养殖的优点在于:7-9月份的高温季节,池塘的存塘量比较低,鱼的规格比较小,这个时间鱼吃料好,生长快。当然,在进入到11月下旬,进入越冬期的时候,保持冬季鱼的摄食,保障鱼不掉膘很关键。
珠三角的冬季不同于北方的冬季,水温气温维持在15度左右的时间比较长,只有短短的数周时间水温低到鱼不摄食。较高的水温,对于鱼类这种变温动物来讲,冬季的代谢还是相对旺盛的,如果冬季的营养跟不上,反而会瘦身比较明显,一条鱼瘦身10-20%貌似不明显,但是一亩里面5000斤鱼瘦身500-1000斤将是个巨大的浪费。由于冬季水温相对水温低,代谢也相对低,冬季三个月吃料的总量或者只和高温季节一个月相当,每次吃的很少,但是长鱼的重量却超过了高温季节一个月的长肉重量,因而,冬季吃的好的鱼塘的长肉效率反而要比高温季节更加明显。上面所述很多原因会导致冬季水更容易发黄,藻类更容易死亡而引发氧气不足,吃料差的问题,所以水温对于鱼类的生长是很重要的。根据存塘量的技术管理思路如下图:
那么对于如何看待料比的影响呢?首先计算下料比对于养殖黄骨鱼的重要性,饲料占养殖的总成本大概占80%,目前珠三角一带黄骨鱼饲料的几个一般3.75-4.3元一斤。那么对于料比降低的空间在水产高密度养殖的水体是普遍有空间的。在同样的产量下料比每降低0.1那么对于黄骨鱼的成本降低即可降低0.375-0.43元。对于普遍亩产5000-8000斤的产量来讲,一亩将多盈利2000-3000元,那么料比降低0.2呢?降低到0.4呢?
用两张图分别描述对于料比影响的关键所在:
图1 养殖旧鱼模式
图2 养殖新鱼模式
最后,结合我个人的工作经验给一个肯定的答案:以上数据虽然更多的是示意形式,但是跟实际的数据差别并不大。调水改底的技术是保障养殖的技术,而降料比的技术则更多需要从经营的角度去完善,实际生产养殖中也确实达成了料比的大幅度降低,正确的表达了饲料原本设计的料比。当然,对于每一种水产养殖品种这样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只是黄骨鱼由于自身的特殊原因,难度就相对较大,所以也就更能表达出极端条件下的养殖技术要点,以上数据对于华中华东区域的养殖上也有一定的条件重合性。当然如果驯化黄骨鱼白天投喂、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会有进一步的优化,只是在珠三角一带这样做的条件不足,养殖户半工半养,夜间投料更符合实际。
谨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能为您的养殖成功助一臂绵薄之力。
文章来源:鱼来鱼旺 作者:殷猛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回复
举报
Fufud
|
2021-11-16 23:01: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
感谢分享干货满满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淡水鱼王
434
主题
293
回帖
4946
积分
版主
积分
4946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淡水鱼养殖
鲈鱼养殖
鳜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
泥鳅养殖
黄鳝养殖
罗非鱼养殖
鳗鱼养殖
鲟鱼养殖
鲑鳟养殖
图文推荐
水产养殖过程中关于肥水的问题都在这里!
2021-02-25
手把手教你牛蛙病理学解剖步骤,值得收藏!
2021-09-07
鱼类厌食或者食欲不振:吃料异常的六个原因分析与分别应对!
2021-09-14
水产养殖尾水如何治理?看过来,这里有14种模式可供选择
2021-06-21
河蟹饲料投喂方法
2021-07-09
热门排行
1
鱼价行情 | 这次鱼价能涨起来吗?哪些品种
2
国庆前夕水产品价格不涨反跌,这些地方草鱼
3
养殖户养虾的十二个条件,你拥有几个
4
为何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一以草鱼为例
5
10月13日最新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
6
9月28日最新草、鲫、鲢、鳙等水产品各地批
7
9月28日全国部分地区水产品塘头收购价格
8
10月3日全国部分地区水产品塘头收购价格
9
9月26日最新草、鲫、鲢、鳙等水产品各地批
10
浙江兰溪市鱼塘回填,鲫鱼价格下跌3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