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
社区
云课
渔市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水产通
»
社区
›
水产养殖信息交流
›
资讯头条
›
水产 “芯” 赋能浙江渔业高质量发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水产 “芯” 赋能浙江渔业高质量发展
[复制链接]
7677
|
0
|
2021-2-8 22: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对宁波甬盛水产种业有限公司来说,最近可谓“喜事连连”:去年12月底,该公司不仅领到了浙江省首张海水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合格证,其承担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场建设项目还被农业农村部立项,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00万元,首批资金350万元已到位。
“甬盛”是浙江省象山县水产苗种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回顾浙江省渔业数十年发展历程,每一次产业变革都离不开种业的突破。实践证明,水产种业是推动渔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芯”片。自实施水产育种重大科技专项以来,浙江省围绕渔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集合全省水产育种领域科研力量,大力开展名优新水产品种选育,通过科研院所、高校、技术推广部门、企业融合发展方式,加快提升浙江省水产育种技术水平,创新建立了高效成果转化机制,为有效支撑产业发展、打造水产种业强省奠定了良好基础。
育种水平居全国前列
去年8月20日,农业农村部公告了由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14个水产新品种,其中浙江省有4个,品种数量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
4个水产新品种分别是: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培育的翘嘴鲌“全雌1号”,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牵头培育的大黄鱼“甬岱1号”,浙江万里学院牵头培育的缢蛏“甬乐1号”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培育的三角帆蚌“浙白1号”。
这些新审定通过的水产品种均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等特点。由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和象山港湾水产苗种公司、宁波大学联合选育的大黄鱼“甬岱1号”,是相关企业与科技工作者历经10多年研究,以2007年从岱衢洋采捕的野生大黄鱼为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5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普通大黄鱼相比,该品种21月龄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6.36%,体型匀称细长,填补了国内大黄鱼养殖领域高品质种苗供给的空白,渔民养殖效益能提高20%以上。目前,该品种已在宁波、台州、温州、宁德等地推广。
据统计,自2016年至今,浙江省育成了中华鳖“浙新花鳖”、太湖鲂鲌、文蛤“万里2号”等11个水产新品种,占全国审定水产新品种总数的14%,居全国第二位;开发了黄颡鱼、岱衢族大黄鱼、溪流性鱼类等本地特色品种,引进开发了大口黑鲈等多个国内外优良品种。同时,繁育成功的一大批本地品种,如岱衢族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小黄鱼等,已成为浙江省海洋增殖放流主要品种。这些消失多年的传统品种在浙江渔场重现,有效推动了浙江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育繁推”模式成为全国样板
浙江省是传统渔业省份,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杭嘉湖平原就是主要的淡水商品鱼养殖基地,著名的“桑基鱼塘”养殖模式就起源于此。近年来,浙江省以水产种子种苗专项为基础,不断推进全省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创新育种、养殖模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水产种业企业,成为水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水产育种科研方面,浙江省突破了雌核发育育种、全基因组育种等多项关键技术,创新应用了BLUP育种、DNA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优化提升了杂交育种和群体育种等传统育种技术,有效保障了高产、优质水产新品种的选育。
为保障水产养殖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创新水产种业发展模式,共建成1个重要水产品种国家级遗传育种中心、2家水产种业龙头企业,组建了“金融+科技”的浙江水产种业公司;建成9家省级原良种场及14家省级规模化繁育基地。目前,浙江省721家种苗企业中,共建成国家级原良种场7家、遗传育种中心3家、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6家,省级原良种场3435家、规模化繁育基地105家,培育了40余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目前,浙江省水产种苗企业中,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的有40余家,3000万元以上的有18家。杭州龚老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种苗企业已在国内同行业中拥有一定知名度。
5年来,浙江省还建立新品种苗种养殖示范基地40个,繁育水产新品种苗种467.24亿尾,远销省内外养殖主产区,示范面积达75.39万余亩。其中,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新品种选育、“种虾+技术+品牌”三合一成果转化模式成为全国典范,市场占有率达60%。近5年来,“南太湖2号”罗氏沼虾累计育苗300亿尾,推广养殖面积60万亩,助养殖户增效12亿元,育苗量和苗种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
从分散经营到现代化大生产,从常规苗种到多品种全覆盖,“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原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多个品种选育水平居全国前列,“育繁推一体化”模式进一步深化,打造出全国水产种业“育繁推”样板。
种业进步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十三五”收官之际,浙江省渔业又一次交出亮眼的成绩:到2020年底,全省水产养殖总产量258.87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为137.24万吨,淡水养殖产量121.63万吨。水产品总产量、养殖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四、第九位。
水产种业的发展壮大,有效支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亮眼的成绩令人欣喜——
中华鳖、泥蚶、缢蛏、羊栖菜等多个水产品种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中华鳖产业保持全国领先,鲟鱼、大鲵产业规模全国最大,大口黑鲈、黄颡鱼产业跃居全国第二,溪流性鱼类养殖规模居全国前列;育成的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国家新品种,带动浙江省沼虾种质改良,目前,湖州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罗氏沼虾良种基地和集散地,并推广至江苏、广西等省份;光唇鱼、马口鱼、光倒刺鲃等山区溪流性鱼类,已突破苗种人工繁殖技术,进行推广养殖并取得良好效益,已成为山区洁水养殖和溪流增殖放流的重要品种。
2020年,浙江省生产淡水鱼苗188.03亿尾,海水鱼苗3.24亿尾,龟鳖苗种0.96亿只,虾蟹类285.76亿尾,贝类8168.58亿粒,紫菜1.95亿贝壳,苗种总产量8648亿单位,苗种产值19.94亿元。中华鳖、南美白对虾、大黄鱼等品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全产业链。淡水名优鱼类养殖年产量由“十二五”末的16.1万吨增长到“十三五”末的31.7万吨,增长96.9%。大口黑鲈养殖年产量增幅达到301%(从21340吨到85574吨),是近年规模增长最快的品种,列全国第二;蛏子、中华鳖、黄颡鱼、海水蟹等品种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5.2%、31.4%、22.7%和15.9%,其中罗氏沼虾、滩涂贝类等10余个品种的育苗技术和生产规模全国领先。
如今的浙江,水产养殖整体规模居全国前列,水产养殖业在保障全省水产品有效供给,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浙江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和重要增长点。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水产头条君
4725
主题
246
回帖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24262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价格行情
资讯头条
图文推荐
水产养殖过程中关于肥水的问题都在这里!
2021-02-25
鱼类厌食或者食欲不振:吃料异常的六个原因分析与分别应对!
2021-09-14
手把手教你牛蛙病理学解剖步骤,值得收藏!
2021-09-07
水产养殖尾水如何治理?看过来,这里有14种模式可供选择
2021-06-21
河蟹饲料投喂方法
2021-07-09
热门排行
1
鱼价行情 | 这次鱼价能涨起来吗?哪些品种
2
国庆前夕水产品价格不涨反跌,这些地方草鱼
3
养殖户养虾的十二个条件,你拥有几个
4
为何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一以草鱼为例
5
10月13日最新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
6
9月28日最新草、鲫、鲢、鳙等水产品各地批
7
9月28日全国部分地区水产品塘头收购价格
8
10月3日全国部分地区水产品塘头收购价格
9
9月26日最新草、鲫、鲢、鳙等水产品各地批
10
浙江兰溪市鱼塘回填,鲫鱼价格下跌3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