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河蟹中毒

[复制链接]
查看949 | 回复0 | 2021-3-10 18: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河蟹,属淡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肉质鲜嫩,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味食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稍有管理不当,河蟹就会中毒,那么河蟹中毒怎么办?如何防治河蟹中毒?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因分析

图片
河蟹养殖密度大。池塘养殖密度超过1500只/亩都容易发生氨中毒,高密度的放养量不仅破坏了水体的微生态平衡,而大量的排泄物又污染了水体。

2.水温升高导致河蟹摄食量增加,投饲量也随着增加,由于饲料蛋白质含量高,大棚中交哦残饵和河蟹排泄物分解后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水中大量积累在池底,导致底层氨氮严重超标,经送检发病池塘氨氮含量都超过10.5毫克/升。

  3.在饲养过程投喂饲料不新鲜或常用腐烂变质的*杂鱼进行投喂,投饲量受*杂鱼的供给量限制造成河蟹摄食不均,导致河蟹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因此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

  4.许多养殖户采用自配饲料的方法,所配饲料在水中保存时间较短、投饲不科学,常将颗粒料投在离水边2米左右导致使大量饲料溶失于水中,分解产生氨氮等有毒物质,随着水温的升高加速了饲料和粪便的分解成氨氮,氮氨超标使河蟹中毒。



   5.池塘水草少使换冲水困难,导致池塘水体自净能力较差。随着水温的升高各种微生物活动加强,水质污染造成河蟹氨中毒。
1615372975112335_810.jpg
解决办法

图片
1.降低河蟹放养密度,减少河蟹粪便对水体的污染以及河蟹对水草的破坏。

  2.改变投饵方式,将水下投喂方式改为水边投喂;搭设饵料台便于查看河蟹摄食情况;及时清除残饵减少饲料溶失对水体的污染。

  3.科学配制饲料,合理添加诱食剂促进河蟹快速摄食,减少饲料在水中的浸泡时间。

  4.合理投饵营养全面,提高河蟹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

  5.发病时,将池水全部排干再冲换新水,降低水体的氨氮浓度,并加入生石灰20毫克/升,将池水pH值调至7.5~8.5之间。

  6.积极养护水草,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7.有条件的养殖池,可以配备搅水式增氧机或气泵,将底层的污水曝气,使表层的溶氧水和底层的缺氧水混合增加溶氧,并将有毒的氨氮、硫化氢氧化成无毒的硝酸盐和硫酸盐排出池外。

亚盐酵素

【品    名】亚盐酵素

【主要成分】运用混合技术培养出来的多种超耐低氧复合菌酵素、复合酶等,有效活菌数≥5亿CFU/克。

【产品性状】粉状

【适用范围】虾(小龙虾)、蟹、海参、鲍鱼、加州鲈、鳗鱼、甲鱼、黄鳝等海淡水鱼。

【用法用量】

本品1公斤用2-3亩·米,本品降亚盐前最好用底改产品改底1次,化工产品改底要24小时后使用本品。

● 0.5以下的亚盐使用本品1次,用量为333-500克/亩·米。

● 0.5以上的亚盐使用本品后隔1天再使用1次,共使用2次。本品1次用量为333-500克/亩·米。



本品静置活化和使用方法:

1、本品1kg+葡萄糖500克+自来水20 kg密闭发酵,不能装满整个容器,要留30%的空间, 发酵约12-24小时(泡1夜或1天)。

2、将上述20 kg(发酵扩培)原液均匀泼洒在2-3亩·米水体中,48小时后可见亚硝酸盐下降。

【工作机理和功效特点】

1、残饵、粪便和死藻在池塘底部,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后,缺少氧气,硝化作用弱,只能亚硝化细菌起作用,产生亚硝酸盐。反硝化作用又将硝酸盐氧化成亚硝酸盐和氮气,使亚硝酸盐更严重。本品投入水体后,迅速沉入到池塘的底部,和池塘底部的残饵、粪便和死藻充分接触,在池塘底部的厌氧环境中开始迅速繁殖,并消耗大量蛋白质和氮源,减少亚硝酸盐形成的条件,同时强力去除亚硝酸盐毒性,具有较好的解毒功能。

2、本品为活菌,不含任何化学成份,降亚硝酸盐及其毒性效果显著不反弹。

3、在混合菌群作用下,氨氮和亚硝酸盐难于合成。

4、本品降亚盐不反弹,同时降氨氮。

5、对于亚盐超高池塘,本品虽难以降下来,但可维持亚盐不再升高,同时可以去除亚盐毒素,让鱼虾有亚盐情况下照样养成。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