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雅罗鱼首次人工繁育成功

[复制链接]
查看3134 | 回复0 | 2021-3-12 16: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成功了!这批黄河雅罗鱼鱼卵的受精率达到98%!”3月10日,在卢氏县文峪乡磨上村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种质资源库负责人赵道全兴奋地宣布人工授精试验结果。这是黄河雅罗鱼这一原生种群珍稀鱼种在国内首次人工繁育成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黄河雅罗鱼是鲤科雅罗鱼属的一个物种,体型修长优美,肉质细嫩可口,曾是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干支流内的特色鱼种。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起资源量严重下降,到2013年左右已处于濒危境地。



是什么导致黄河雅罗鱼陷入生存困境?

原来,每年5月,黄河雅罗鱼需要在水温15摄氏度左右的缓流和砾石滩产卵。产卵季节过后,还要洄游到龙羊峡河段。“但是,黄河上游大型水库兴建后,在蓄水时也拦截了巨大的热量,导致下游河流水温下降,严重影响了鱼类产卵。上游密集增加的梯级水电站,也如同一道道闸门,限制了雅罗鱼群洄游。”赵道全讲述着发生在黄河雅罗鱼身上的故事。



在人类水利开发需求和鱼类生态保护之间,科研人员如何达成新的平衡?


近年来,我省围绕拯救黄河流域珍稀鱼类资源,积极开展开展水产种质资源活体、标本及细胞和基因等遗传材料收集、保藏、研发、利用等工作。2015年省科技厅设立了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现在已保藏有黄河鲤、淇河鲫、黄河鲶、黄河雅罗鱼、拟鲿等33个种类、2万余份种质资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科研人员在采集黄河雅罗鱼鱼卵


特别令赵道全自豪的,是科研人员们突破了一批土著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目前已经实现了乌苏拟鲿的规模化繁殖,具备了补充自然资源的条件。



“去年5月,我们在黄河流域中上游放流了2万余尾拟鲿鱼种,它们将在2年后形成新的鱼群,融入黄河流域生态链。”赵道全介绍说,此次黄河雅罗鱼成功实现了首次人工繁育,意味着这一黄河“土著”的“回归”也已进入日程。



“以前,黄河雅罗鱼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传统美味,近几十年来却长期缺席消费市场。”赵道全感慨道,“随着人工繁育的成功,这一久违的‘黄河特产’不仅有望回归黄河流域生态链,也将为促进黄河流域水产经济发展再添‘生力军’。”


转载声明

来源:大河网
161553884094442_224.png
1615538877008208_119.jpg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