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塘底部的氧债必须通过干塘、晒塘(池塘底部修复)偿还!

[复制链接]
查看814 | 回复0 | 2021-3-18 10: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国传统的池塘养殖产量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池塘产量高的前提是载鱼量要大,意味着饲料投入量也要大。因此,在没有增氧机的年代,想提高饲料投入量必须提高剩余氧的量。那么,我们的先辈是如何做到的呢?

前面说过,光合作用输入的氧和碳水化合物是等当量的,只有将这些碳水化合物尽量多地转化为不消耗氧的碳汇或氧债,才能得到更多的剩余氧用于饲料的投入。



在没有增氧机或其它紧急增氧装置的传统池塘养殖中,进入池塘的溶解氧主要来自光合作用。空气扩散进入池塘的氧非常少。因此,只有把输入到池塘的有机碳要么变成鱼虾肌体(碳汇),要么以还原性矿物的形式(氧债)存在,否则就必须消耗氧。

一、将有机碳转化为鱼肉(碳汇)
1616032821851516_474.jpg
淡水池塘养殖混养鲢鱼和鳙鱼,不仅可以控制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维持生态平衡,强制物质循环,还可以将有机碳转化为鱼肉,从而降低氧的消耗,提高剩余氧的量。



一公斤活鱼大约含有150克左右的碳元素,相应节约了[150/12·32=]400克氧。也就是说,池塘中每生产一公斤鲢鳙鱼,相当于储存了150克碳汇,为水体增加了400克剩余氧。

二、将有机碳储存于池塘底部的淤泥中(氧债)

将有机碳储存于池塘底部的淤泥中(氧债),或直接以未分解的有机碳存在,或转化为还原性惰性有机物或矿物质存在。如将氧化态腐植质还原为还原态腐植质,或将氧化态铁、锰、硫等矿物质还原为还原态铁、锰、硫。这一部分氧债可用化学耗氧量来度量。池塘底部氧债可提供的剩余氧的量与池塘土壤性质有关。
1616032837196624_897.jpg
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碳汇作为副产品收获,而池塘底部的氧债必须通过干塘、晒塘(池塘底部修复)偿还。如果池塘底部土壤没有在休耕期间(即两造养殖周期之间)得到完全修复(即彻底偿还氧债),那么,下一造的剩余氧量将下降。所谓新塘旺三年的原因就是休耕期间氧债没有还清导致池塘生产力降低所引起的。

由于我国传统池塘养殖经几千年老一辈的探索,选择出几个适合于积累碳汇的养殖品种以及形成了一整套合理混养、搭配模式,并总结出一套高效科学的氧债管理技术,使得我国传统池塘养殖产量能够遥遥领先于国际水平。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