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遇到这种情况先不要给鱼喂食,不处理好再怎么喂都不吃

    [复制链接]
查看622 | 回复0 | 2021-3-24 07: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616542196813464_1.jpg

【常见问题】在养殖季节不少养殖户称其养殖的鱼吃食不好,有时在食台周围仅见极少量鱼进食或根本没有鱼吃食;



有时有鱼来吃食,但仅吃几分钟就离开食台,不再返回,根本达不到“八成饱”的要求。



而且一天之中不同时段鱼进食差异很大,有些养殖户反映鱼早上吃食不好,而有些则是中午、下午吃食不好,更有甚者一天之中吃食均不好。



【原因解析】 在高密度精养池塘中,鱼的放养密度很高,人们为了缩短养殖周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益,养殖户采用投喂生长速度快的人工配合饲料。



因此,全面影响了池塘的水环境和鱼类本身,造成了鱼类的应激反应。



【解决方案】鱼类厌食的原因及对策如下:



(1)浮游动植物失衡   众所周知,正常情况下鱼一天之中吃食最不好的时候应该是早上。



原因很简单,水体中的溶氧经过一昼夜动植物的呼吸以及有机物的分解耗氧,在黎明前后达到最低值。



而很多养殖户选择在早上8点左右投喂饵料,虽然经过短暂的光合作用,但水中溶氧还未达到鱼欢快进食的要求,早上鱼厌食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有些鱼塘早上还会出现鱼浮头,甚至泛塘。通过对这样的水体镜检发现,这样的水体大多浮游动植物的比例失衡。



特别是浮游动物的数量过多,如一些原生动物和轮虫,这些小型的浮游动物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必须通过镜检才能发现。



浮游动物数量过多,一方面它们自身要消耗水体的溶氧,同时它们将吃掉水中大多数的藻类。



水体如果在短时间内补充不了溶氧,鱼就会浮头,甚至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一般这种情况可泼洒乙蒜素 ,以杀灭水体中过多的原生动物和轮虫,隔日每亩用1千克的多功能水质改良剂培养藻类。



(2)藻相不平衡   淡水水体常见的的藻类有蓝藻、隐藻、甲藻、金藻。硅藻、裸藻以及绿藻。



其中蓝藻中的微囊藻对鱼危害较大,一旦这种藻类在水体中形成优势种群将会抑制其他藻类的生长,形成微囊藻"水华”。



养殖池塘中较常见的藻类主要以绿藻、裸藻及隐藻为主,有时甲藻、金藻中的一些种类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形成优势种群。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养殖池塘中的藻相一般以绿藻裸甲藻为主,少量有隐藻的水体,鱼吃食均较好。



其中绿藻主要以集星藻、月牙藻、纤维藻、小球藻为主,还包括少量球囊藻、胶囊藻。



而单一藻类过多的池塘一般鱼吃食不好,特别是养殖的中后期,池塘过于肥沃而造成裸藻的大量发生,这种水体鱼通常吃食不好,而且水体环境不稳定。



一旦遇上阴雨天气,裸藻大量死亡容易造成泛塘。



所以养殖者通常所说的“养鱼先养水”是很有道理的,特别是在放苗前的培水工作尤为重要。



建议养殖者在清塘消毒后施用基肥的量一般为有机肥250~400千克/亩,如果没有条件可用多功能水质改良剂,培育的藻相较好。



在养殖的中后期常常发现水色过浓,水面常有绿色油膜,此时养殖者就应该大量注水或换水(换水量为池水的1/3~1/2)。
因为此时正是藻类生长的高峰期,每一种藻类都有一定的生长周期,一旦经过高峰期就进人衰退期直至死亡,水面的游膜就是藻类死亡留下的。



此时换水是增加水体溶氧,二是增加藻类生长的空间,有利于藻类的更新换代,使水体保持“活”的状态。



(3)有害物质的超标   养殖池塘中的氨氮、亚硝酸盐超标也会引起鱼厌食,甚至中毒。



许多养殖者都知道睛天下午水体的PH值明显比上午要高,当PH值与氨氮同时偏高时就会引起氨中毒。



因此,鱼在中午、下午吃食不好的原因就可想而知了。此外,亚硝酸盐超标会使鱼体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



这就是为什么水体溶氧十分充足而鱼却不进食甚至死亡的原因。



(4)人为因素干扰   除了以上几点原因会引起鱼厌食外,人为泼洒药品、大量换水以及捕捞后均会短时间造成鱼厌食。



以上4点原因均是鱼生长的外部环境引起鱼厌食,但如果鱼体本身有疾病,如寄生虫疾病、肠炎病等均会造成鱼吃食不好。



因此,养殖者在投喂饵料时应注意观察,最好能专人投饵,发现问题及时请技术人员诊断,切莫随意滥用药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