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笔者于2021年3月9日至10日乘车前往遂溪县遂城镇大湾村实地参观考察了湖南籍的养蛙大户盛卫莲一家人经营的养蛙场,她的养蛙场占地112亩,该场由超过100多个每个面积200平方米的钢管结构的保温大棚组成,主要养殖泰国虎纹蛙,行情好,一亩可以赚两三万元,行情差只能赚三五干元。到遂溪观蛙不虚此行,让笔者进一步认识了蛙类,看到一个全新的养蛙业和一个亟待引导和扶持的蛙类产业。
一、蛙及其蛙产业
蛙类价值多元,首要功能是食用,它是高档食材;其次是药用,是加工滋补保健品的优质原材料,这一点在中国古代食谱药典中都有记载。蛙类的开发利用的历史非常悠久,过去,主要是捕捉,到湖泊、沼泽、水田和丛林中捕捉,随着过度捕捉,原产于本地的蛙类种质资源逐渐衰退甚至枯竭,在市场需求推动下,一个全新的产业诞生了,这就是蛙及其产业。当然,最初人们养殖的本地蛙种,因为该类蛙的性价比以及养殖生产性能缺乏竞争力,让蛙类养殖从业者把目光投向了世界,在世界范围内引进蛙类品种,这是一个优选过程,在经过驯化、本土化和良种化选择之后,诸如泰国虎纹蛙之类优质蛙种逐步走进养蛙人的眼中,成为其蛙类养殖品种。而养蛙大户盛卫莲就是其中之一。
二、泰国虎纹蛙
当前,国内有虎纹蛙和泰国虎纹蛙两种。其中原产于本地的国产虎纹蛙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同时也是唯一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蛙类。泰国虎纹蛙是引进的大型肉食性蛙类,同本地虎纹蛙相似,是一种热带性蛙类。该蛙生长快,易饲养,可以通过嗅觉寻找饲料,病害少,但畏寒。属多次产卵型蛙类,一年可产卵3~4 次,每次产卵3000 粒左右。
三、泰蛙养殖技术
盛卫莲一家人从事蛙类养殖二十多年,她是一个典型的由打工者成长起来的老板,最初是在人家的养蛙场打工,等到学到了技术、积累到资本、掌握了信息、拥有了人脉,她就自己单干,一干就是二十年,由小户做成了专业户、大户,最终在遂溪县遂城镇大湾村扎根、开花、结果。她在养殖是泰国虎纹蛙方面经验丰富,其技术要点如下。
1、根据蛙类的生物学特性营造养殖场地环境条件
关键是搭建蛙类养殖大棚,她的钢管结构的塑料薄膜保温大棚都是标准规范,齐整划一,主要长宽高以及坐落走向上,以保证光照、热量和空气资源充分聚焦在一点上,同时阻止鸟、蛇、鼠等敌害生物吞噬蝌蚪、幼蛙,其次是构筑养殖池,每一个养蛙大棚中都挖建两条水池,配套建设排灌设施,中间是道路,养蛙池四周设置防逃网,池水深度在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2、根据蛙类的繁殖生理特点开展繁殖和苗种培育
蛙类是两栖类动物,它们具有一个共性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它属于变态发,即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为此,她按照蛙类发育过程将大棚进行功能区划。首先是保种,她根据蛙类这一特性在保种棚开展原种保有、良种选育,构建起一个原良种体系;其次是繁育,每年春季,她就在繁育棚里按照一定的雌雄比例开展蛙类人工繁育,在繁育池里收集受精卵,在苗种培育池里饲喂蝌蚪和幼蛙。
3、根据蛙类的生态学习性开展驯化和人工饲料投喂
该蛙养殖由传统和现代两大技术路线组成,其中现代蛙类养殖是传统蛙类养殖方法的延伸和拓展,是其转型升级版。
(1)传统养殖方法: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料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配合料。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饲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饲量应占体重的8%-10%。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
(2)现代养殖方法:主要是全过程运用人工配合饲料,这是因为随着蛙类养殖热的兴起,该商机吸引了许多饲料企业投身其中,他们做了大量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具体生动精准的对比试验,最终掌握了蛙类整个生命史的饲料营养需求,从基础生物饵料到饲料营养基础,研发出了从蝌蚪、幼蛙、成蛙、种蛙的专用配合饲料,该举降低了蛙类养殖劳动强度,让蛙类养殖变得简单、简明,极大促进了蛙类养殖生产。例如蝌蚪、幼蛙每日喂一次,而成蛙每日喂一次,种蛙两日喂一次。蛙生命周期短,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4个月,每年可以养三造。
4、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蛙类养殖尾水处理
目前,不论是两栖类的蛙鲵类还是爬行类的龟鳖蛇类养殖,它都会产生一个生态修复、环境再造的问题,中心是水质调节、调养,底质改良以及养殖残饲、粪便的处理问题,尤其是当下,生态优先,她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主要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生态方法开展养殖尾水原位处理,例如物理是暴晒风吹、化学消毒杀菌,尤其是生物链转化,在蛙池中施放菌藻类,种植水草,饲养一些杂食性、腐食性水产养殖动物,将蛙类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实现生态化、无害化、无机化,实现蛙类健康可持续养殖。
结论
蛙类虽然古老但是蛙类养殖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该产业只有上游养殖生产环节,这就造成了该产业经常处于剧烈的周期性波动状态,其实,通过延伸和拓展蛙类产业链可以推迟和平缓该波动的剧烈性,这是因为其下游环节还存在诸多空白点,例如简单初加工、冷藏、储运,复杂的精深加工以及综合利用,每一个空白点都是一个商机,它给人创造了无限的机会,让人们充满希望与期待。
本文版权属于科学养鱼杂志社
作者:广东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 钟小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