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常见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逢节假日,城郊有池塘的地方,持竿垂钓者络绎不绝。
伴随着垂钓业的发展,交通、旅游餐饮乃至娱乐行业都跟随而至。这为休闲渔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这使得不少养殖户纷纷改建专供垂钓的养鱼池,集垂钓、售鱼、餐饮为一体, 养殖效益大增。
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垂钓鱼塘的特殊性及相应的管理措施,造成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原因解析】垂钓鱼塘的饲养管理及病害防治与常规养殖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作为养殖者,除了要全面发展各种服务项目外,更主要的还要搞好垂钓塘的饲养管理。
【解决方案】现将垂钓塘的饲养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1)垂钓鱼塘的设施建设①为垂钓者选好钓位,铲除小杂树、茅草,挖平钓位,便于放钩。②承建简陋垂钓管理房休息房。
(2)饲养管理
1)清淤塘泥垂钓塘多以养殖鲤鱼和鲫鱼,它们属于底栖鱼类,喜欢贴泥游动,容易弄浑池水,而不易上钩,影响垂钓者兴趣。
因此,改作垂钓塘时,必须彻底清除池塘淤泥,适当加深水位,这既有利于鱼类生长,又不至于造成水浑浊。
2)择时放鱼 如果垂钓塘的鱼主要靠自己饲养长大,则应在冬末春初投放大规格鱼种。
这时由于鳞片紧,病菌活动力弱,鱼的成活率高,经过2~3个月强化饲养,即可开塘垂钓,切忌在夏秋高温季节长途运鱼投放。
否则由于较高的死亡率会导致得不偿失。垂钓塘的鱼也可直接从附近鱼塘收购囤养式补充。
3)品种放养垂钓塘 要适合不同爱好、不同层次的垂钓者,就必须做到鱼品种规格多样化,既要考虑容易“上钩”,又要考虑充分利用水面。
一般垂钓塘要放养上、中、下层栖息的多种吃食性鱼类,包括鲢鱼、青鱼、鲤鱼、卿鱼等,鲢鱼虽不易“上钩”。
但可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也应选择放养高中档和体形优美、营养价值高、易于垂钓的品种。
如:黄颧鱼、丰产鲫鱼等肉食性鱼类和较大规格的常规品种,肉食性鱼类可以消灭水体中争食、耗氧的野杂鱼。
还可提高垂钓者的兴趣,以适应众多垂钓者的经济能力。
4)密度适中 垂钓塘对投放的鱼种要求规格较大,密度适中。
鱼体过小垂钓者所钓之鱼没有商业价值以,密度过小难激发垂钓者兴趣。上钩的鱼一般以鲫鱼尾重0.5千克以上;
鳊鱼尾重0.4千克以上、鲤鱼尾重0.5千克以上、草鱼尾重2千克以上为主。因此,放养密度绝不是越大越好。
过大不但管理难度大,鱼的死亡率增高,而且由于太容易上钩,同样会使垂钓者失去期待的那种特有情趣。
一般每亩载鱼控制在500千克以内,鱼被钓走后,再及时补充。
5)合理投喂饲料 养殖经营者片面认为垂钓鱼塘饲料投喂足,鱼不易上钩,而少投或不投饲料往往造成鱼膘体下降,鱼类的抗病能力下降。
因此,对垂钓鱼塘要正常投饵,不仅要保证鱼保膘,还要使其增重。一般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日投饵量占池鱼体重的3%~5%。
以下午4~5点投喂为主,使鱼保持八成‘八层饱’,经过一夜的消化,次日处于半饥饿状态,非常有利于垂钓‘上钩’,使垂钓者充分享受钓鱼的乐趣。
6)加强饲养管理 垂钓鱼塘往往鱼的密度较高,必须要有充足的溶氧,有条件的最好配套增氧机。
每天中午增氧2~3小时,并经常加注新水,调节水质,也可使用光合细菌,以改善和调节水质。
坚持早、中、晚巡塘制度, 搞好清洁卫生和工具的消毒工作,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对策。
7) 鱼病防治 垂钓鱼塘里的鱼有部分因脱钩而受伤,经常补充外购鱼容易带进病原体。
另外,钓起的鱼直接进厨房、上餐桌,这些都对防病治病带来 了一定的困难。所以,要引起高度重视,应采取综合防病措施。
外购鱼一定要经过严格检疫,确保不带病原体。捕捞、分拣、运输等操作要熟练、细致和谨慎,勿使鱼体受伤。
发现鱼病,可用绿色环保鱼药治疗,如中黄药、食盐、大蒜素等,以免使鱼体残留有毒物质有害人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