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鳅共作模式有哪些好处?稻田养泥鳅需要注意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13094 | 回复3 | 2021-4-6 10: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最近经常有朋友问阿彬能不能在稻田里养殖泥鳅,实施稻、鳅共生的模式。阿彬的答案是肯定的,但要操作得当!稻、鳅共作的模式只要运用的好,对于稻田增收会起到很大的帮助,稻田养鳅具有保肥、增肥、提高肥效、除虫、疏松土质的等作用,对促进水稻优质高产有较大作用。同时泥鳅又能额外创收,那么如何来做好稻田养鳅呢,根据阿彬的经验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1617676827149259_240.jpg
1、稻田的选择:稻田养鳅应选择弱酸性、不漏水且旱涝保收的水田,另外水田要泥土质松软、有机质丰富、水源无污染才行。

2、做好防逃防敌害措施:稻田养鳅在放养苗前要加高加固田埂,提高稻田水位,防止下雨时漫水逃鳅。田埂可建为埂高50cm,宽35cm以上的埂,如果水面大的话宽度最好达到50cm以上,以防水压过大而田埂受不了。另外田埂至少要高出排水口30cm,且斜面要陡,要夯打结实以防裂缝渗水倒塌。堤埂内侧可铺一层窗纱网或是在距离田埂20cm处用16目的窗纱围一圈,以防泥鳅逃跑,网的下边埋入田里,深度以埋到田的硬土层为佳,上面比排水口的水位高个50cm左右,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泥鳅逃跑也可防敌害生物(如蛇、黄鳝、老鼠、肉食性鱼类等)跑进去。进排水口要安装拦网罩,同样是起防逃防敌害的作用。
1617676844757126_818.jpg
3、开挖鱼沟、鱼窝:这是稻田养泥鳅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当水稻浅灌、晒田、追肥、治虫时,泥鳅要有栖息场所;盛夏时,泥鳅可到沟窝避暑;同时秋冬季便于捕捞操作。

一般鱼沟宽30-50cm、深30-50cm;每个鱼窝4-6m2,深30-50cm。鱼窝最好选择在便于投喂管理的位置,如田的横埂边或进出水口处,也可开在田的中央。为减少稻田开挖面积,应尽量利用田外沟、塘、渠作鱼窝。鱼沟、鱼窝的总面积占比为:精养模式下鱼沟和鱼窝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7%;如只采用稻田粗养泥鳅的占总面积的3%-4%即可。
1617676859564410_911.jpg
4、放苗:在水稻插秧前清除田里的敌害生物,一般在插秧后放养鳅种,单季稻放养时间宜在第一次除草后,双季稻放养时间宜在第二季稻种好以后。放苗前每亩施发酵好的禽畜粪肥150-250kg。当水田里的浮游生物长起来后再下苗,下苗的数量根据泥鳅的品种来定,以台湾泥鳅为例,通常寸片放养量一般为每亩1-2万尾。

5、投喂管理:刚放下去的苗第一周不用投喂饵料,让其慢慢适应新的环境,1周后每隔3-4天喂一次料。开始喂时可到处撒点料,等泥鳅适应以后,逐渐缩小食场范围,最后将饲料投在鱼窝里,以利泥鳅集中取食和便于冬季捕捞,投喂时间为每天上午8-9时投喂1次,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秋后当气温下降时要慢慢减少投喂,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将泥鳅捕起来出售。如果在生产过程水质过瘦时可适当追一些肥,同样以发酵好的有机肥为主,以培养浮游生物。
1617676880170648_120.jpg
6、注意事项: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为保证泥鳅的安全生长,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少施农药和化肥,特别是一些剧毒农药和碳铵等。如果是非施农药不可时尽量不要将农药直接投人水中;平时投喂时要多看下是否田里有敌害生物入侵,如水鸟、老鼠、蛇等,查看防逃设施是否完好等。

在此阿彬也提醒各位,养殖有风险,入行请谨慎!更多的水产养殖经验分享请继续关注阿彬爱养殖,谢谢!
来源:阿彬爱养殖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滕忠祥 | 2021-4-6 20:45: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扬州
现在养泥鳅防鸟是关键。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泥鳅大仙 | 2021-4-9 17:28: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滕忠祥 发表于 2021-04-06 20:45
现在养泥鳅防鸟是关键。

有没有好办法?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滕忠祥 | 2021-4-9 20:50: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扬州
有,但不能实施噢。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