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生产力与池塘承载量(通过提高池塘的天然生产力来提高池塘的承载量)

[复制链接]
查看638 | 回复0 | 2021-4-14 10: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根据光合作用通用方程:


16NH4 + 92CO2 + 14HCO3 + 92H2O + H2PO4 —> C106H263O110N16P+ 106O2


1618365931033871_28.jpg
我们可以发现,藻类每产生106摩尔氧,会同化16摩尔氨氮,或每产生1毫克氧,可同化0.1761毫克氨氮。而池塘中每投入1公斤饲料(蛋白含量40%、碳含量50%、饲料系数1.2)消耗1000克氧并产生40克氨氮,或每消耗1毫克氧会产生0.04毫克氨氮。可见光合作用产氧与饲料耗氧相同的情况下,藻类对氮的同化量是饲料氮产量的4.4025倍。意味着在没有使用增氧装置、饲料所消耗的溶解氧都来自光合作用的剩余氧的情况下,池塘中不会有氮的积累。

根据上述结论,理论上可知当人工增氧超过光合作用剩余氧的3.4025倍的时候,藻类不能完全同化由饲料产生的氨氮,必然造成池塘氨氮的积累,如果池塘没有其它氮处理手段,就必须通过换水,将氨氮转移出池塘,才能解决氨氮的积累问题。

由此可见,池塘饲料承载能力在有增氧装置、且氧不受限制的情况下,是池塘天然生产力的函数。如果饲料质量按上述例子为标准,设天然生产力剩余氧为y(公斤/亩),则

池塘饲料承载量 = 4.4025×y(公斤/亩)

如果投饵率为鱼虾体重的2.5%,在不换水的情况下,则:

池塘的载鱼量= 4.4025/2.5% = 176.1y(公斤/亩)。
1618365960326458_563.jpg
当然,实际关系比这复杂得多,影响因素也很多,与养殖模式、饲料质量、养殖品种、投喂策略、气候条件等都有关系。本例子只是简单地表明池塘天然生产力与池塘养殖产量之间的示意关系。亦即通过提高池塘的天然生产力,可以提高池塘的承载量。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