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售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技术扶持助阳江鱼苗产业渐成规模

[复制链接]
查看2485 | 回复0 | 2021-4-16 18: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眼下,正值鱼苗销售旺季。4月9日,记者走进阳西县儒洞镇新村鱼苗养殖场,一道道田垄将洼地分割成大小不一的方状形鱼塘,渔民们正忙着出售鱼苗,车来车往,好不热闹。
1618569471978166_473.jpg
鱼苗养殖基地旁建起了一栋栋小楼房。



“今天已经卖出去50万尾金鲳鱼苗了,净赚超过15万元!这40多天的辛苦值得了!”




站在齐腰深的鱼塘里

渔民廖尊一边忙着打捞鱼苗

一边高兴地向记者报告好消息
1618569491981967_207.jpg
宋福亮 摄



起初,由于没有经验,缺乏养殖技术,廖尊的鱼苗生意发展得并不尽如人意。得益于“林校长”的技术支持和鱼卵供应,凭着自己一股吃苦耐劳的韧劲,经过10多年不断学习,廖尊完成了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蜕变。





廖尊口中的“林校长”

是在新村土生土长的

海水鱼苗繁育“土专家”林李泉



1990年,林李泉初次尝试人工繁育鱼苗,经过5年多的艰苦摸索,掌握了金鲳鱼的人工繁育技术,打破了当地渔民只能购买野生鱼苗、难以规模养殖的困境。这之后,林李泉又先后突破了美国红鱼、鲷科类鱼、白花鱼等10多种海水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难关。



为了将家乡的鱼苗产业做大做强,林李泉将刚孵化出的“鱼花”出售给渔民,毫无保留地将鱼苗养殖技术传授给渔民,并成立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为渔民提供技术服务和销售信息,渔民们亲切地称他为“林校长”。
1618569522626261_934.jpg
渔民在鱼塘里捞鱼苗。宋福亮 摄



“多亏了‘林校长’的鱼苗和生物饲料,让我们的收益大幅提高。”廖尊言语中满是感激。原来,传统养殖中,当地渔民使用粉状饲料和鱼浆投喂鱼苗,水极易变质,鱼苗成活率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合作社不断创新绿色环保养殖,培育了营养价值高的生物饲料,大大提高了鱼苗成活率。

“这里的鱼苗活力好、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每年都会前来购买四五千万尾鱼苗,已持续多年。”另一边,来自湛江的张先生对新村的鱼苗质量赞不绝口。除了广东沿海各市,这里的鱼苗还远销广西、海南、福建、香港等地。
1618569541090783_439.jpg
渔民在观察鱼苗生长情况。宋福亮 摄



鱼苗不愁销,经济效益好

渔民干劲足

他们应用冬棚技术

实现了一年四季都有鱼苗上市外销



“一般一批鱼苗需要经过四五十天的养殖,一年可养殖七八批,每年能赚100多万元。”廖尊说道。而合作社仅靠卖生物饲料,每天也有不错的收入。


眼看着父亲和家乡的鱼苗生意做得越来越风生水起,廖尊的两个儿子也加入到鱼苗产业中来。在廖尊的指导下,小儿子很快便掌握了鱼苗养殖技术。廖尊的二儿子则看中了鱼苗运输的商机,购买了2辆不同规格的运输车,将鱼苗运送至购买者所在地,每月收入也很可观。

“现在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你看,那是我家几年前新盖的房……”说话间,廖尊停下手中的活计,转过身指了指距离鱼塘不远处的一栋三层楼房。

像廖尊这样的鱼苗养殖户在周边镇村还有很多,鱼苗养殖让他们大步走上了小康致富路。来源:阳江日报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