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种放养密度"全面解析,请耐心看完 !

    [复制链接]
查看16141 | 回复1 | 2021-4-19 10: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农村池塘、水库湖泊、流水网箱需要合理放养鱼种密度才能提高产量和效益的有效方案之一。鱼类的放养密度过小,养殖水和天然饵料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池塘的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161879907601880_824.jpg
如果鱼种的放养密度过高,虽然鱼的总产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但养殖的个体又小又瘦,不符合市场商品的要求,销售价格也不高。同时,在投喂过程中,还可能造成缺氧浮头,甚至造成池塘内死鱼的严重事故。
1618799099372574_758.png
因此,只有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才能在保证商品鱼良好生长的同时提高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鱼种的放养密度与混养方式密切相关。只有在科学配合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池塘的养鱼密度和池塘的生产潜力。生产制造中,鱼类相对密度应依据水塘标准、精饲料和化肥供货、种类和规格型号及其农户养殖水平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
1618799121608593_6.jpg
一般来说,水源条件好、水面大、饲料和肥料充足、多种混合养殖的池塘密度较高,而放养密度应较低。主要鱼种有所不同,其规格、生长速度和个体大小也有所不同养密度也不同。比如,鲤鱼和罗鲱鱼挺大,生长发育迅速,因此放养密度应当更小。扁鱼和鲫鱼个体小,生长速度相对较慢,放养密度就可大一些。饲养技术人员水准高、经验丰富、管理方法责任感强,可适度提升放养密度。如果有增氧设备的池塘,鱼种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大,但应注意当地的电力供应是否有保障,以免停电时无法启用增氧机而造成池鱼缺氧泛池。

下面介绍几个放养密度的计算公式:


(1)单养公式:
1618799142475401_284.jpg
(2)混养公式:
1618799162093321_704.jpg
(3)尾数密度:
1618799180733528_850.jpg
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除了按上面的公式推算外,还应依居历年的放养量、成活率、产量,以及鱼体生长情况来进行适当调整,不能完全依据公式计算或书上介绍的密度机械套用。例如:鲢鱼、鳙鱼、鲫鱼、鲤鱼、鲮鱼、草鱼、塘虱鱼、梭鱼苗、罗非鱼等都可以用上面公式计算。
1618799197500857_69.jpg
假如池鱼生长发育优良,生产量提升,精饲料指数小于本地平均数,浮头总数并不大,表明放养密度较适合。反之,需要作适当的调整。如果商品鱼规格较大,但总产量又不高,就说明放养密度不够,要适当增大密度。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滕忠祥 | 2021-4-19 22:39: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扬州
感谢分享鱼种放养密度技术。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