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来袭,关于水产养殖管理的一些经验之谈

    [复制链接]
查看815 | 回复0 | 2021-4-28 17: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来,全国各地都开始进入雨季,连绵不绝的下雨天气对水产养殖来说,会带来一些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对于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的养殖户来说问题不大,但毕竟这部分养殖户只占少数,在我国多数养殖户采用的都是比较粗放的室外池塘养殖。



对于室外养殖的鱼塘来说,雨季是水产养殖管理的关键时期。在雨季因为长时间降雨,光合作用减弱,天气沉闷,使得水体的溶氧也在急速减少,底质在气温和水温的作用下对流翻腾,导致水质恶化严重,这种情况下水产品患病几率大大上升。



雨季对于水产养殖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当雨季到来,池塘光照条件降低,使得池塘上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也随之降低;鱼虾排泄分解迟缓,水质恶化导致鱼虾缺氧情况时有发生;池塘底部的腐殖质被翻起到水面,在分界的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水产品缺氧极易造成大规模的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雨季应该怎么做?
1619601449049261_188.jpg
科学喂养



在水产养殖投喂过程中,要保证饲料的新鲜。杜绝霉变的饲料,保证鱼虾的正常生长。控制好投喂量,要结合天气、水质变化以及鱼虾的摄食量进行灵活调整。在雨季鱼虾投喂要控制在8成饱,保持鱼虾的活力。同时要防止饲料发霉,保证饲料仓的干燥通风。如果是河蟹就要减少冰鲜饲料的投喂量,避免造成水质污染。


定期调节水质




雨季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调节是十分重要的。雨季的鱼虾残食和排泄物增加,导致池塘水质更易恶化,出现缺氧和溶氧不足的情况。增加增氧机开启频率,预防低溶氧综合症的出现。在夜晚和后半夜适当增氧,养殖人员要保持警惕,在没有增氧设备的池塘,要每隔3~5天投放一次增氧剂。最好选择在后半夜使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增加池底的溶氧量,减少池底有害物质的产生。


1619601475133666_880.jpg

针对养殖密度较大、水质不稳定的池塘则要适当的增加使用频率,及时向池塘增添新水,进一步抬高水位并尽可能的换掉池塘地层水。每隔7~10天就要注入新水,每次加水在15~20cm。保证池塘水色为草绿色、茶褐色,或者选择生石灰定期的调节水质,化水之后进行全池泼洒。选择底制改良剂来改善池塘水质,配合增氧剂进行投放,一周一次,可以有效的清除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预防病菌繁衍,更好的防治底质恶化。


预防鱼病



做好病害预防工作,减少经济损失。定期对池塘、食场、鱼体进行消毒,采用生石灰、漂白粉进行全场泼洒。采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常见的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不能选择光合细菌。适当的运用维生素C、多维、活菌类和饲料进行拌喂,不仅可以改善鱼虾的消化能力,还可以增强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每隔7~10天添加一次,连续使用2~3天。在雨季少使用杀毒剂和杀虫剂,特别是虾、蟹养殖,控制好水质。



综上所述,要积极探索雨季水产养殖管理要点,积累丰富水产养殖经验。科学调整投喂,结合天气、水质变化以及鱼虾的摄食量进行灵活调整。定期调节水质,增加池底的溶氧量,减少池底的有害物质的产生。综合防治鱼病,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