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池死鱼不断,原来是这个原因!

[复制链接]
查看611 | 回复0 | 2021-4-29 18: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期有养殖户反应说,自家的鱼苗池出现苗种大量死亡的现象,经技术人员的查看,发现病鱼的尾鳍上有大量气泡,最终确诊为气泡病。
1619691351896310_171.jpg
春末夏初,气温回升较快,正是气泡病多发的时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气泡病相关的知识。

那么什么是气泡病?气泡病的症状又有哪些呢?

气泡病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

各种养殖品种、各个养殖阶段都可以发生。

作为养殖从业者,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必定会受该病的困扰,有些养殖户觉得这个病危害小,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不然,气泡病发生后会继发细菌病和病毒病,鱼体抵抗力降低,随之而来表现症状,引起死亡。

气泡病的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幼苗。病鱼在水面上混乱无力地游动,身体失去平衡,随着气泡的增大及体力的消耗,失去自由游动的能力,浮在水面上,不久即死。鳃、肠道、体表、鳍条可见气泡。
1619691375353376_793.png
简单了解了气泡病后,我们来看一下引发气泡病的原因?

1、池塘水质过肥、pH值过高或是雨后转晴的午后,养殖水体中气体(溶解氧、甲烷、硫化氢、氨气或氮气)过于饱和。

2、池塘的水位太浅、阳光照射强烈,易使溶解氧和底泥分解的气体过饱和;或者水体太肥、藻类光合作用强也会使溶解氧过饱和。

3、养殖池底腐殖质太多、水温过高时,易产生很多的氨、硫化氢等气体,这些都会使鱼发生气泡病。

4、天气快速升温时,养殖水体上层水温上升快,会出现水体温层差,鱼类从低水温层进入高水温层时,血液中氧溶解量降低也引发气泡病。
1619691396932627_128.jpg
我们该如何防治?

预防措施

1. 合理加水。一般春末夏初水深不低于1.5米,之后逐渐加高水位。水体较深时,当上层水过饱和鱼类可以到底层活动,有利于水体稳定。

2. 地下水充分曝气1天后再加入池塘。若无空池,将水管出水口架高,加大水体与大气接触,以此排出多余的气体。

3. 中午多开增氧机曝气,将上层多余的氧输送到底层和空气中,尤其连续阴雨转晴后及时留意。

4. 育苗方法要合理。提前半个月清塘、消毒、加注新水、肥水。肥水后,2-3天左右开始放苗。浮游植物生长高峰期在7-10天,此阶段易发生气泡病。浮游动物生长高峰期在10-15天,此阶段放苗易缺氧。20天左右藻相相对稳定后再放苗,减少气泡病发生。


治疗措施

1. 发生气泡病,应立即打开增氧机曝气,加注新水。

2. 使用表面活性剂,降低水体表面张力,使水体中的气体快速释放到空气中。

3. 发病较轻时,每亩水深1米可以用4-6kg食盐泼洒,一般使用一次即可达到治疗效果;严重感染时,第二天重复使用1次。

4. 使用二氧化氯制剂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