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产养殖中寄生虫的种类及预防措施

    [复制链接]
查看18470 | 回复0 | 2021-5-6 18: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水产养殖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害,病害的产生不是某一个因素造成,而是由水质环境、鱼类体质和病原三者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如果水产动物一旦发生了病害,就需要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是什么导致了水产动物病害的发生。病害的产生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致病的病原寄生虫。

一、水产寄生虫主要分为3大类:

第一类:原生动物类(也叫做原虫类)

常见种类:鞭毛虫、变形虫、孢子虫和纤毛虫;

主要特征:基本属于单细胞动物,比较低等。除了小瓜虫个头比较大以外,其它的虫基本比较小。在100倍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它的形状。构成原生动物体的单个细胞,既具有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又具有一般动物所表现的各种生活机能,如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因此它和高等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不同,而和整个高等动物体相当,是一个能营独立生活的有机体。它没有像高等动物那样的器官、系统,而是由细胞分化出不同的部分来完成各种生活机能。如有些种类分化出鞭毛或纤毛完成运动的机能,有些种类分化出胞口、胞咽,摄取食物后,在体内形成食物泡进行消化,完成营养的机能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二类:蠕虫类

常见种类:单殖吸虫、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鱼蛭等;

主要特征:一般个头比较大,在40倍显微镜下看得非常清楚,甚至有些种类如寄生在肠道的绦虫和线虫类肉眼都清晰可见。

第三类:寄生虫甲壳动物类

常见种类:中华鳋、苗头鳋、鲺、鱼虱和鱼怪等;

主要特征:个体比较大,很多品种肉眼可以看得到。

二、寄生虫的危害

寄生虫直接寄生鱼体,会引起鱼体消瘦,影响摄食和生长速度,部分情况下甚至影响商品价值;间接层面造成机体鳃丝和组织受损,导致体质下降,易引起继发性感染疾病,如烂鳃,对后期的出血病、鳃出血的爆发埋下隐患。另外因为寄生虫的爆发,频繁用药,水质波动、鱼类应激大,反复调整的过程,影响鱼类正常生长。水产动物一旦得了寄生虫,首先会引起不摄食、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严重者甚至死亡。

三、如何判断是寄生虫病

①突然出现吃料量下降或者长时间投饵率不足;

②在养殖过程中发现有水产动物损耗死亡,且损耗的水产动物身体消瘦,表皮有刮擦的伤口;

③在巡塘的过程中发现有水产动物靠边或者浮在水面的,寄生虫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打转,打转是区别于缺氧和中毒不一样的特征;

④发现体表和鳃部的粘液突然间明显增多,或有像泥巴一样的脏东西,偶尔还能发现鳃丝有受伤破损;

⑤有些寄生虫有特定的特征,比如小瓜虫寄生时水产动物身上就会长白点,孢子虫寄生时水产动物的鳃部或者体表会长白色的孢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寄生虫的预防措施

1、合理的养殖密度。密度越高,寄生虫传播的速度越快。

2、选用多品种混养的养殖模式。寄生虫也有天敌,利用自然规律,保持池塘里面生物的多样性,就可以预防各类病害的发生。如鱼虾混养模式,在混养模式下,鱼类的大部分寄生虫病很少甚至没有出现。

3、日常管理:核心是减少水体的有机物,控制底质肮脏的程度。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