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养虾的加料观

[复制链接]
查看1347 | 回复0 | 2021-6-5 19: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饮食中,关于加料,有人认为只是菜肴质量的提升或种类的改变。如过去几天的菜肴总是咸鱼青菜,今天突然可以加料了,于是有了拼盘。但养虾的加料,可不是这种形式,养户要加料(指的是提高喂料量),有养户认为靓的虾种才能加得上去(指在上罾后的摄食速度就可见证加料的必要,前提是加料的诸多条件能够体现加料的意义),同时加料也是养出大规格对虾的主要手段。



对虾吃不上料一直备受关注。对养虾而言,所谓“加料等于叠加风险的砝码"具有争议性。因为养虾已进入“真相只得一个"(指料比标准化)的地步。一旦把这个真相还原过来,养户就能了解自身养虾的喂料水平了。
1622891809146506_962.png
对虾要是“长势喜人"(指生长速度快),不仅表达了养户养虾的特点,还制造了低料比。一些养户抱怨对虾长速过慢,刹时间也不能找出原因时,还是怀着复杂心情。毕竟长速慢的对虾有可能带来效益差。



从有利对虾生长的角度来说,因对虾是养殖周期很短的养殖品种,在中后期的加料投喂是十分普遍,这两个阶段见证了养户的管理水平及投料技巧。



加上料,一直都是养户的渴求。渴望成功的养户到了加不上料时,也容易急眼(反映出投资不顺利,总会心急如焚)。好端端的对虾,经历一场夜雨或水变后竟不开口了。事实上,天气不良,对虾就有可能处于厌食的状态。



从对虾的特性看,它们既喜阴好静,也有较强的适应力。当养户从诸多化学因子中了解到某些化学因子一旦未还标或超标了,对虾就容易处在亚健康的状态。如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对虾甲壳的黑色素沉积,当沉积的面越大,对虾就更不健康了。不健康的对虾,吃料的速度自然变慢了,已谈不上加料了。



对虾加料的条件之一就是适当提高虾塘的溶氧水平。养虾讲终极目标之一是讲增加亩产量;而调水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增加溶氧。常见溶氧的来源:养户配备大量的增氧设备。不同水体,空气中氧气溶解存在差异,所以有些虾塘吃料快(指能够加上料),有些虾塘吃料慢(指被迫减料)。
1622891864066649_638.png
对虾加料的条件出现后,往往需要日常维护好。浮游植物产氧,物理上称光合作用去产氧,它们也是水体溶氧的最大补给者,但因受光照、数量、水温等影响,增氧不能稳定下来。保氧的实质意义就是保持一定数量(又指适中)的健康浮游植物,为水体源源不断提供溶氧。据实践所得如果浮游植物产氧能力在整个虾塘水体中的溶氧占比大于70%,往往提高产量。



浊水虾塘的加料一般与溶氧有关。浊水给养虾创造了防应激的环境。有养户认为只要对虾不受应激,喂料量会容易加上去(前提是有足够的氧支撑)。由于浊水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十分差,时时需要人工补给氧。



浊水的养虾模式在养虾成功学上来说等于一个捷径。许多成功养虾的案例都围绕“浊水"这一亮点,如在烈日当空下,水体越浊,对虾应激越小了。水清或水色浓绿都是对虾应激最大的因素。从众多水清的养虾案例中可看到暴发某些病毒病或细菌病的机率大;而水色浓绿已把对虾推向一个"过山车"般的生存环境里(如一天的溶氧差值大于10)去,如果对虾自身准备不足,往往调节不过来。在水色浓绿的情形下养虾,加料即是能够加得上来,其加料的时间也会变短。主要原因还是底质变坏,倒藻转水的发生率过频,导致对虾的生长摄食环境变差。



加料的目的是让对虾快速生长。有养户只重视加料,不重视减料。有养户认为有加有减才可以平衡消化(指的是可加可减的料量)。有时候见到对虾暴食,所以毫不避讳地加料,养户该高兴才对。然而有的养户却高兴不起来,事因水质很快会失控。



加料的标准因养户的养殖水平而定。凭经验加料一直都备受关注。随着高密度的养虾模式的流行,加不上料就是吃亏了。任何不利于加料的状况,都要梳理。养户可通过本质看现象(指对虾的消化吸收器官去判断其消化和吸收能力)去选择加料,而不是通过现象看本质(指突然的一两天摄食快速就判断肝肠很好)去选择加料了。譬如镜检抽样的对虾,其肠壁变薄了,此时此刻已处在慢料(指3小时以上才吃净罾)的状态,就需要减料了。简单地说对虾的肠道发育水平在养虾的前期已体现了,一旦涉及肠道的问题就不必固执地认为料的问题了。



对虾的肠道负荷水平决定了加料的时机。在解剖某对虾的肠道前,可通过拉伸肠道来判断其负荷水平:具备一定的收缩力,便可证明肠道负荷能力较好;如果没有收缩力,也证明了肠道处在修复阶段,负荷能力差(这可能与长时间的肠道菌群失调有关)。有时候某些养户总认为拌发酵菌去帮助消化,对虾更能加得起料。细心观察发现,由于某些发酵菌保存不当,致其降低不了对虾肠道的pH值,久而久之,肠道内的厌氧有害菌便占优势了。
1622891916591419_765.png
如果顽固地长时间拌喂不那么标准(指的是发酵的工艺流程不当、有益菌群严重不足、含过多有害菌、含一定的有毒物质等)的发酵菌,在中和肠道的pH值的过程中,就会促使某些菌群失调了(也指应用抗菌药物与发酵菌没有间隔时间)。



至于发酵菌的拌喂,虽然预防了对虾养殖前期的肠炎,但在养虾的中期还是谨慎拌喂。由于中期的虾塘所含的有害物质,已不是单靠拌喂发酵菌就可以解决。有养户认为在养虾的中期加不上料往往与对虾摄入有害物质(如硫化氢)有关。一般情况下,连日暴雨过后,如pH低于7.8,发生硫化氢中毒的机会就变大了。据实践报告:常用光合菌就是利用硫化氢做供氢体,从而降低水中硫化氢的含量。



加料要针对养虾的模式。前期的合理投喂很重要(主要以减少虾塘的有机质),尽量减少剩料。定期改底,定期分解硫化氢。这样就能改善对虾的摄食环境,为加料做准备。有时候听某些养户说自己的对虾长速慢,在排除虾苗问题后,不妨追溯前期在清塘消毒或投喂上的注意事项。有人形容养虾就是一场通关的游戏。如果连第一丶第二关还没有通过,又谈何玩第三关的游戏呢?所以加料也如此,前、中期都加不上料了,又谈何在后期加上料呢?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