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水产种业翻身仗!广东正在部署一件大事!

[复制链接]
查看565 | 回复0 | 2021-6-28 18: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水产种业是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在中央高度重视种业的背景下,中国渔业部门也提出了“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围绕渔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集合全省水产育种领域科研力量,大力开展名优新水产品种选育,在传统种业的基础上尝试探索现代种业运营模式,加强水产种业体系建设,扩大水产原良种覆盖率,通过科研院所、高校、技术推广部门、企业融合发展方式,加快提升广东省水产育种技术水平,为有效支撑产业发展、打造水产种业强省奠定了良好基础。



建设强大种业,不仅要加大各方面投入,摸清现有资源并做好储备,十分重要。为充分掌握好现有水产种质状况,抢救珍贵种质资源,为打赢种业翻身仗做好储备“弹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养殖场(户)进行现场普查,对全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01

“十三五”广东水产种业亮点纷呈



1. 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新品种不断涌现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凡纳滨对虾“海兴农2号”、长珠杂交鳜、虎龙杂交斑等10个水产新品种;引进开发了大口黑鲈等多个国内外优良品种,其中,禾花鲤“乳源石鲤1号”是目前我国第一个申请新品种审定的禾花鱼品种,对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产业扶贫和全面小康目标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现已在广东、湖南、贵州等地区示范应用推广。新品种的不断涌现促进了我省种水产种业的发展壮大,有效推动了我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上,广东省每年向全省广泛征集和专家遴选评审,发布主推渔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广东省2020年主推渔业新品种有虎龙杂交斑等13个;主推渔业新技术有南岭禾花鲤(鲤鱼)及其稻田养殖技术等17项,为全省各地养殖户提供了品种和技术解决方案。其中汕头市根据当地特点,积极推广2020年省主推技术《河口区对虾生态混养技术》绿色养殖模式,建立了5个推广示范基地,推广养殖面积5000亩,辐射面积5万亩。



2. 建立健全良种体系,联合打造优势品种

截止2020年底,广东省种苗企业有2000多家,其中国家级良种场5家,省级良种场64家。主要分布在粤西湛江茂名地区和珠三角的广州、佛山、珠海和惠州等地区,是全国水产苗种的主要产区。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进一步健全水产良种体系。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国家级良种场1家,省级良种场7家,市级良种场24家。重点促进广州市德力渔业有限公司等3家市级良种场开展大口黑鲈、笋壳鱼、黄颡鱼等种质提升。指导开展大口黑鲈优质亲本引进和选育;笋壳鱼亲本良种保育与杂交;国家级黄颡鱼亲本引进及全雄、超雄黄颡鱼育苗技术规范等工作内容。此外,广州南沙还开展罗非鱼、鲫鱼、宝石鲈3个品种亲本提纯复壮试验示范。2020年8月,鱼类遗传育种专家刘少军院士的工作站在南沙挂牌,成立水产种业创新中心。

珠海市重点依托两家省级水产良种场,即珠海斗门区长丰水产苗种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龙胜良种鱼苗培育有限公司为主体,因地制宜、稳妥开展斑节对虾“南海2号”、四指马鲅种苗的繁育和试验推广,辐射带动有条件的养殖企业广泛参与,充分发挥水产新品种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

湛江市通过申报国家级、省级良种场资格认定,严格规范种苗生产,加强水产良种场的监督管理,提高水产种业质量。截至2020年底,有2家国家级良种场,21家省级良种场。目前主导的原种良种有:广东海洋大学的凡纳滨对虾“兴海1号”,广东海洋大学的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广东海茂投资有限公司的“普利茂”南美白对虾。



3. 市场认可度持续增高,多品种销量全国第一

“十三五”期间,广东水产种苗从大到强,产量也稳中增长。2020 年广东淡水鱼苗产量8091.35亿尾、海水鱼苗产量46.99 亿尾、虾苗产量5123.00 亿尾。

作为我国水产养殖量和水产种苗产量双料冠军,广东依靠自身在苗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培育了一批以海大、恒兴、粤海、国联等为代表的水产龙头企业,也有广东海茂、佛山百容、梁氏种业等全国领先的种苗企业,培育的水产种苗涉及罗非鱼、黄颡鱼、鳜鱼、淡水白鲳、石斑鱼、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罗氏沼虾、鲍等30 个品种,畅销全国各地。其中罗非鱼、宝石鲈苗种出口至东南亚国家,实现产业转移。
02

广东水产种质资源首次大盘点



近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成立广东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并依托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省海洋渔业研究所、省淡水渔业研究所等单位组建6个技术培训专家组,统筹协调全省和指导各地开展普查工作。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渔业发展处负责人介绍,本次普查实施时间自2021年4月起到2023年12月止,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目前初步摸查出广东省养殖、苗种场超过21万个。



目前各地处于全面开展普查工作阶段,今年10 月底前各县(市、区)将普查数据汇总。11-12月,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组织技术专家完成数据核查工作,提交至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并组织遴选一批省级保种场,收集保存30 种水产养殖活体种质资源,采集制作4500 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遗传材料。



2022年1月-2023年5月,在面上普查基础上,开展水产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组织具有种质鉴定资质单位,开展30 种水产养殖种类种质资源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评价。完成广东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数据库建设,以及普查数据信息的录入。将保存的 30 种活体种质资源纳入国家和省级保种场保存,相应遗传材料纳入国家和省级种质库保存。



2023年6月-2023年12月,全面完成全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数据库数据核实和录入工作。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编写广东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报告,发布广东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



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广东不少水产品种,都通过天然种源而得到提升,例如草鱼品种改良、生鱼(乌鳢)通过不同品系杂交实现全饲料养殖、鳜鱼通过引入天然种源达到种质稳定等等,通过本次种质资源普查,第一次全方位、完整盘点广东水产种质“家底”,将为助力种业建设升级、打赢种业翻身仗,发挥重要作用。



内容综合:《海洋与渔业》杂志、农财宝典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