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四大诱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生物因素、内在因素

[复制链接]
查看2060 | 回复0 | 2021-8-3 17: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环境因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温高低及变化可影响鱼体质和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鱼种类不同,生长发育所需的适温不同;同种鱼类的不同发育阶段,适温不同,对温度变化的抵抗力也不同。



水温高于或低于适温,或水温激变,导致鱼食欲下降,新陈代谢减弱,体质下降,抗病能力降低,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而致病。



水体中的溶氧量直接影响鱼类生存。溶氧量低于1毫克/升时,鱼就会浮头,降低至0.2毫克/升~0.6毫克/升时,鱼因缺氧窒息而死亡。溶氧量过高,鱼苗可患气泡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鱼虽对池水酸碱度有较大的适应范围,但以6.5~8.5为宜。若池水pH值低于5或超过9.5,可引起生长不良或死亡。



鱼池中腐殖质过多,鱼类、残饵等被微生物分解,排出硫化氢、沼气、碳酸气等有害气体,使鱼中毒。工业废水造成养鱼池水重金属含量过高,水质污染,使鱼死亡。有毒农药也会引起鱼大量死亡。

人为因素

放养密度及搭配种类、比例不当,如单位面积内放养过密,或各种鱼搭配比例不当,鱼类相互抢食,饲料不足,生长速度有快有慢,大小参差不齐,瘦弱鱼就易患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投喂不清洁或变质饵料,或投喂不均匀、不及时,投喂量不准确,残饵过多等;拉网捕鱼或鱼种和新鱼运输时,操作粗放,使鱼体受伤,从而感染细菌、霉菌等。



清塘消毒不彻底,没有完全消灭病菌和寄生虫。池塘无独立排灌系统,旧水、污水排放不彻底,引发传染病。

生物因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植物性病原体如病毒、细菌、黏细菌、藻菌等。动物性病原体如原生动物、寄生虫、蠕虫、甲壳动物等。



此外还有直接或间接危害鱼类的敌害生物,如水鸟、水鼠、水蛇、蛙类、水生昆虫等。

内在因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尽管环境中存在病原体,但不一定发病,主要原因是鱼本身有抵抗力。同池放养的草鱼患出血病时,鲢、鳙鱼一般不得该病;白头白嘴病只在体长5厘米以下的草鱼中发生,草鱼的成鱼则不发病。



同池同种同龄鱼在流行病发生时,有的患病严重,甚至死亡,有的患病轻微,逐渐自行痊愈,有的没有患病,均是因鱼自身体质和免疫力不同所致。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