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泛塘还是中毒,该如何区分?

[复制链接]
查看406 | 回复0 | 2021-8-27 17: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水产养殖特别是鱼塘(大水面少有发生),如果在管理上疏忽大意最容易发生鱼塘缺氧泛塘或者因有毒污水进入,甚至有人恶意投毒造成的鱼类中毒现象,让人防不胜防,每年均有类似事件发生且损失惨重。鱼类中毒和泛塘现象两者略有类似但也有差异,因此,准确辨别泛塘与中毒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救措施,才能够挽回局面,减少损失。

泛塘与中毒共同特点

在养殖过程中泛塘与中毒,容易混淆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如下共同点:

1.鱼类发生状态快,死亡时间短。一般从发现泛塘或中毒到鱼类死亡只有很短的时间,其中以人为投毒死亡时间最短,工业废水中毒死亡时间最长,如果上游水质被工业废水污染而致死浓度又不高的话,可表现为长期死鱼,中间断断续续,这个状况下比较易难区分。

2.死亡率高且死亡鱼类种类多,几乎涵盖所有养殖鱼类及虾蟹等水生动物。

3.短期内药物治疗或急救难以奏效。

泛塘与中毒辨别方法

从发生的时间上辨别

泛塘:按季节分,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尤其在连续阴雨天及连续低气压闷热天气里最容易发生泛塘事件。按一天的时间段分,多发生在半夜到清早这段时间,尤其在水质较肥、放养密度较大的池塘泛塘的可 能性较大。

中毒:一般没有季节、天气、白天黑夜时间段之分,也与放养密度大小无关。多与有毒污水进入池塘。例如工业废水污染、暴发蓝藻的污水入池塘,或是治疗鱼病时用药过量或施用方法不当等有关。发生中毒死鱼的时间没有规律可言,比较随机。

从鱼体的表现辨别

泛塘:因缺氧而浮头,养殖池塘鱼分散于池塘各处,露出身体,口一张一合平静地从水面空气中吸取氧气,严重缺氧时池塘中的鱼白肚皮慢慢上翻,同时挣扎着保持平衡、反复几次,最终白肚皮朝天而死。

中毒:浮头现象不明显。其症状表现也因毒物的不同 而不同。有的池塘中鱼表现为窜游、跳跃、不断挣扎,最终死亡。有的池塘鱼表现为摄食不振、行动迟缓、体色慢慢变黑变硬,最终因丧失活动能力而死。

从死亡鱼的种类上辨别

泛塘:泛塘死鱼一般以中上层鱼类较为常见,例如鲢、鳙鱼;底栖鱼类浮头死亡的较少,如鲤、鲫鱼。

中毒:中毒死亡鱼不分鱼的种类,甚至极耐缺氧的底栖鲤、鲫鱼或是泥鳅等都会发生死亡现象。

如何防控泛塘、中毒现象

1.管理好池塘水环境,引进无害的外源水进行养殖,最好检测好外源水后再引进、调水养殖。

2.及时使用增氧机:开增氧机的功能主要是搅动水体,打破水体分层,均衡水体溶氧、稳定水质(藻相、菌相)。通过增氧机的带动把池水打活。

3.持续管理池塘的有机质和主要的耗氧因子,做到藻、菌、肥三者之间的平衡。

4.天气异常时,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增加水体耗氧量。

5.缺氧急救:采取增氧措施,使用分解底安进行分解,并使用增氧解毒安配合解毒培藻素分别从底部和水面对池塘进行增氧解毒,有利于后期定向培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耗氧因子的控制:使用有益菌(光合细菌、超效益菌宝等)分解死亡藻类,分解有机质,但不能下耗氧菌,之后再定向培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巡塘:做到“三看”:看天气、看水色、看鱼吃食活动情况。根据天气、水质、鱼的吃食活动变化,适时调整水质。

8.建议减少使用化学消杀药物。

温馨提示:水产人要根据自己池塘的实际情况分析数据,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需要找专业老师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