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影响活鱼运输成活率的因素有哪些?

[复制链接]
查看713 | 回复0 | 2021-10-20 09: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634692613358923_56.jpg
影响活鱼运输成活率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三方面:



①运输水体的理化因素;



②鱼类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状态;



③运输工具、方法和操作。



下面着重介绍运输水体的理化因素和鱼类的生理状态对活鱼运输成活率的影响。



(1)溶解氧。




活鱼运输的水体小,鱼的密度大,开放式运输,水和鱼的比例大约为20∶1。



在这样的密度下,水中溶解氧很快被耗尽,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解决活鱼运输水体的溶解氧问题。



开放式运输,振荡可以增加空气中氧气向水体的溶解速度。



将运输水体封闭起来,用空气压缩机向水中充气、输入纯氧、使用化学增氧剂等都是解决运输水体溶解氧的有效措施。



(2)水温。



随着水温升高,鱼的代谢增强、活动量增大,耗氧量也增大,而水体溶解氧的饱和度却下降;



在较高温度下,鱼的活动量增大,尤其是性情暴躁的鲢、鲈等,狂游、碰撞、跳跃,容易受伤;



同时在高温下,微生物繁殖迅速,有机物分解耗氧快,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在高温下进行活鱼运输有很多不利因素,应适当降低水温,以提高运输成活率和运输效率。



但运鱼水体温度不是越低越好,鱼类对低温和变温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温水性鱼类适应温度的下限为2℃左右,耐受变温幅度为4~6℃,而且对降温的适应能力较强。



实践证明,温水性鱼类运输的适宜水温为10~15℃,在运输过程中采取适当低温、保温和控温措施可大大提高运输的成活率。



(3)其他理化因素。除溶解氧和水温外,影响活鱼运输成活率的理化因素还有CO2、pH和氨氮等。
运输水体鱼的密度大,排出的CO2在水中积累,当CO2达到较高浓度(>100mg/L)时,导致鱼类中毒死亡。



运输中鱼类排泄物、粪便及脱落的黏液在水中积累、分解、转化,导致溶解氧、pH下降,氨氮(或非离子氨)升高,也会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因此,保持水体清洁和防止污染是提高活鱼运输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4)鱼类的体质和生理状态。



鱼类的体质和生理状态好坏与运输成活率有关,体质瘦弱、有病和有伤的鱼耐低溶解氧的能力差,对颠簸、震动、恶化水质等环境的抵御能力也差。



因此,在运输前应加强鱼类饲养管理、增强鱼类体质,如加强营养和保持营养平衡、拉网锻炼等,提高鱼类对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